培养和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和谐发展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心育、美育三育结合,将道德教育寓于一种有趣的感性形式中,使未成年学生能在趣味中领悟做人的道理,学会情感表达,形成真善美的价值观,这是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

一、阳光成长心理团体辅导活动的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要遵行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对未成年人,尤其是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单纯的讲大道理,用概念式的道德说教、道德知识灌输,让他们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同时这种方法与他们的心智特点相距甚远,也不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针对这些情况,首钢技师学院心理中心通过开展“妙笔绘心,筑梦青春”阳光成长心理团体辅导等活动,将三育融汇贯通,创新的手段有效提升了未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效果。

二、阳光成长心理团体辅导活动的内容

1.心育与德育教育相融合

每学期心理中心根据不同主题,举办8至10次的艺术疗愈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引导学生将积极心态与艺术创作紧密结合,以手工绘画、电脑绘图或是漫画的表现形式,围绕情绪管理、压力应对、认识自我、同伴交往、生命教育等主题内容,诠释心理健康理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助力学生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职业院校生活。

2.在校内美育活动中挖掘心育功能

每学期“绘心”团体活动中会涌现大量优秀作品,定期在心理中心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展播和投票,评选出优秀作品并积极参加市级相关比赛。2022年首钢技师学院有2个作品入选北京市心理健康节比赛,2023年选送的作品《人生选择题》获得北京市心理健康节漫画作品三等奖。

3.绘心团体普适性强,参与性高

运用“艺术表达性辅导”开展团队活动,德育课堂与心育课堂相互整合,形成了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心理和谐,阳光成长”的心育文化。活动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展开,每学期有近600余名学生参与到“绘心”活动中,提交作品千余幅。“绘心”艺术疗愈团体活动从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共累积收集作品1786幅,参与评选优秀作品256幅,发起网络投票5209人次,提升了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学生的活动效果分析

1.以德养心,以心育德。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易出现兴奋、激动,或悲观、失望的情绪,通过绘画创作的实践体验,剖析创作者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感情冲突,用绘画创作将情绪转化为可视的图像,起到调节不良情绪和提高心理承受力、适应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2.妙笔绘心,提升悦纳力。中职学生长期经历失败而找不到扭转局面的策略,常常把失败归因于自身无能或是低智商等不可控因素,对自身能力不自信,有强烈的习得性无助感。通过艺术创作,在一个安全的氛围里,还原真实的感受,获得更多心灵上的可能性,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改善对自身的评价。

3.绘画疗愈,提升抗挫力。部分中职学生为人处世不成熟,沟通交往缺乏技巧,互助合作意识差,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严重的主观化、简单化、极端化倾向,导致人际关系较为紧张。艺术创作有效地增强个人内在能力及促进和别人的交流、关系。这些能力帮助学生在逆境中保持心理健康,适应外部环境,有助于增强自信心。

四、反思与改进

“绘心”艺术疗愈团体核心内容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己,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进而爱别人、爱社会。同时学生的热情参与见证了活动的开展,活动过程中也见证了同学们的成长。我们在心理工作中需要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视角对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进行系统的提炼和总结,更好的指导与推广心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