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协作的教育网络体系,打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首都儿科研究所是一家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秉持“慈爱、严谨、求实、创新”的所训,积极参与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该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求融入工作实践,不仅服务未成年人,而且为未成年人参与社会服务搭建平台,提供支持。

一、开展社工服务,关爱未成年人

为更好满足就诊患者及家属需求,首都儿科研究所社会工作部为困难患儿开展社会救助、心理服务等,探索专业医务社会工作。

该所致力于开展困难儿童医疗救助服务,特别是大病儿童救助,积极链接社会资源,拓展合作渠道,建立救助基金资源库,目前,已经形成覆盖血液肿瘤、先天性出生缺陷、肠道类疾病以及罕见病等十余类病种的医疗救助体系,在重点科室配置专项救助基金,让符合救助条件的患儿及时获得资助。近一年来,服务未成年人500人次,救助总额超过600万元。

针对患儿情绪问题、住院适应问题、治疗依从性问题,医务社工采用个案工作方法,提供医疗、教育、娱乐等方面的信息支持,帮助其顺利完成治疗。定期在病房开展艺术陪伴活动,帮助患病儿童调节情绪,引导参与患儿分享体验和感受,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疾病,树立治疗信心。同时,医务社工服务也是患儿进行道德实践的机会,鼓励他们将道德原则应用到日常治疗中,与他人建立更积极的人际关系。鼓励家属共同参与,以支持未成年人在家庭环境中进一步强化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医务社工年均专业服务超过1000人次。

二、深化文明实践,加强思想教育

依托“守护儿童健康志愿服务联盟”、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岗、北京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等平台,面向中学、职工子女等群体招募志愿者,通过引导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人际交往技能、同理心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成长为更加积极向上和有正确价值观的社会成员。同时,志愿服务还可以为他们提供实践经验,帮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并巩固所学的道德原则,促进他们全面成长。

社会工作部开发“小小志愿者”、“大手拉小手”志愿服务项目,招募中学志愿者、职工子女中开展手工制作送患者、图书捐赠与管理、门诊导诊、公益跳蚤市场等公益活动,搭建社会实践平台,以提升未成年人公益素养,培养奉献精神为主要目标,同时,鼓励他们与困境儿童建立联系,通过陪伴、聆听和情感支持,了解他人困难,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实现自身价值。一年来,首都儿科研究所招募未成年志愿者近百人,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000小时。

三、建设科普基地,提升综合素养

首都儿科研究所发挥专业优势,为未成年人及家属提供健康科普教育,结合未成年人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让未成年人了解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培养自我关爱和关心他人的意识。一年来,走进学校、社区、公益组织开展科普活动,服务未成年人超过2000人次。

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首都儿科研究所积极寻找、链接与之相关的社会资源,合作探讨如何整合资源和共同实施项目。以项目促教育,设计开发“童”字号系列项目,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确保这些项目和活动能够引发未成年人的积极参与和学习。同时,鼓励陪护家属和其他家庭成员参与,形成更加全面的教育支持体系。有效链接整合社会资源,系统推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