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大华山镇紧盯环境整治痛点、难点,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多措并举推进城乡环境建设。在“整治提升”上下功夫,在“常态长效”上做文章,持续推动城乡环境面貌“提档升级”,为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添彩增色。
构建分级治理体系
网格员发挥“移动探头”作用,每日进行“无死角”巡查;村“两委”同步推进日常检查,依据网格员反馈信息加强资源调度、推进问题解决;保洁员以“精细化保洁”为标准,根据每周调度会确定的重点区域动态调整作业路线,对易堆积垃圾点位增加清扫频次,将多数环境问题化解于萌芽状态,实现“巡查发现—快速响应—高效处置”的闭环管理。
提升源头治理能力
打通环境治理“最后一公里”,主动收集村民环境诉求、宣传环保知识,紧盯问题多发点位,建立环境整治“动态台账”并实时跟踪。定期召开调度会,对高频问题开展专项分析,从源头查找成因、制定对策,实现“发现即处置、反复即根治”。
强化专项督查效能
组建镇级专项督导小组,开展不定时、突击式督查检查。检查范围精准覆盖“历史上账‘小卫星’点位”“市级督办台账点位”“易被忽视隐蔽点位”三大重点区域,同步强化对大型垃圾堆积处的复查核验。发现问题立即督导相关责任人落实整改,确保整改指令快速传达、高效执行。
落实“三签字”机制
建立“三签字”巡查表制度,以“痕迹化管理”倒逼责任落实。明确巡查重点内容,对5平米以上的果袋树枝、农林废弃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混合垃圾等突出问题,要求巡查人员使用水印相机拍照留痕,实现“问题有影像、处置有记录”,对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隐患及时消除、治理不留尾巴,实现“问题不过夜”。
提升机械作业水平
通过技术改革升级洒水车功能,提升水压强度,利用强力水流对路面沉积灰尘进行深度冲洗,解决传统洒水“冲不净、留积水”问题。优化洒水作业计划,实行定时、定点、定路线上路作业,确保镇域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各个角落全覆盖,持续改善路面洁净度,让镇域环境焕然一新。
下一步,大华山镇将持续推进环境治理工作落实落细,将大多数潜在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让精细化治理理念贯穿环境治理工作全过程,为基层环境治理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大华山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