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驳墙面绘满老物件,旧巷深处重现80年代影院场景,孩童嬉戏画面跃然墙上……2025年10月,朝阳区左家庄街道左东里社区、香河园中里社区的三条老旧小巷完成“微更新”,以“时光”为主题变身社区“网红打卡地”。曾经墙体破损、杂物堆积、停车乱象频发的狭窄巷道,如今成为承载邻里记忆、传递温情的“社区客厅”,让居民在穿行间重拾岁月温情,切实提升了民生服务幸福感。

此次改造的三条小巷,均是左家庄街道居民日常出行的“必经之路”。改造前,左东里社区的小巷墙体斑驳脱落,地面杂草丛生,随意停放的车辆挤占人行空间,不仅影响美观,更给老人、孩童出行带来安全隐患;香河园中里社区的几条巷道设施陈旧,缺乏生活气息,逐渐褪去了往日的烟火温度。“这楼住了四十多年,以前巷子总被车堵着,我们老人只能走车行道,又危险又不方便。”在左东里社区居住数十年的卢阿姨,回忆起改造前的场景仍有感慨。

为让老巷重焕生机,左家庄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党群工作办公室联合策划,以“保留乡情记忆、满足居民需求”为核心,围绕“老物件、老电影、童年回忆”三大主题,对三条小巷进行针对性改造。施工团队通过浮雕、墙绘等艺术形式,将居民熟悉的生活场景“搬”上墙,让冰冷的混凝土墙面成为“时光载体”。

走进香河园中里4、5号楼间的“时光电影院”小巷,“新片预告”海报上印着《洪湖赤卫队》《魂断蓝桥》等经典影片,复刻的“售票处”窗口贴着“全票伍角、半票叁角”的字样,玻璃门旁“请勿吸烟”“自觉排队”的提示牌,瞬间将人拉回80年代的观影时光。葫芦娃、蛋生、孙悟空等银幕经典形象穿插其间,勾起不少居民的童年回忆。“这些画太熟悉了,看着就想起小时候跟爸妈去影院的日子,特别亲切。”70多岁的胡大爷指着墙绘,难掩欣喜。

香河园中里3、4号楼间的“童年记忆馆”小巷,则还原了老北京胡同的夏日生活:二八自行车后座打哈欠的孩童、板凳上摆放的铅笔、窗台上慵懒的猫咪、小卖部里琳琅满目的零食……每一处细节都充满烟火气,仿佛能听见蝉鸣阵阵,闻到西瓜的清甜。而5、6号楼间的“时光博物馆”小巷,绿色背包、缝纫机、老式收音机、蜂窝煤等老物件墙绘错落分布,墙上的“高考喜报”“公用信箱”,更是串联起居民求学、生活的片段,成为一代人的“时光坐标”。

如今,改造后的三条“时光小巷”,不仅解决了停车乱、环境差的问题,更成为居民互动交流的新空间:老人们在此追忆往昔,分享岁月故事;年轻人拍照打卡,在画面中读懂父辈的青春;孩子们围着墙绘追问过往,感受城市的历史温度。“以前走巷子就是赶路,现在每天饭后都想过来转一圈,看看画,跟邻居聊聊天,心里特别舒服。”卢阿姨的话,道出了不少居民的心声。

据左家庄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小巷“微更新”是街道推进民生服务提质的重要举措,未来将继续聚焦居民需求,结合社区特色,对辖区老旧区域进行分批改造,让更多街角巷陌“走得顺心、看着舒心”,持续传递社区温暖与活力,让邻里乡情在时光沉淀中愈发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