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拉萨,还没来得及欣赏西藏的美景,我就有了严重的高原反应。整个人像飘在空中,头痛、呼吸困难随之而来……”2023年夏,作为北京市第十批第二期东城援藏干部,刚到当雄县人民医院时,北京市隆福医院呼吸科医生徐慧每天晚上只能睡两三个小时,“虽然想到会有高原反应,但反应如此之大超出了想象,‘坚持住’是我当时唯一的念头。”
徐慧来到当雄县人民医院内科时,这里仅有四名医生和两名护士。因医护人员严重不足,病房曾经关闭三个月。科里的医生对内科危重及疑难疾病的诊疗知识缺乏,胸腔积液、心衰、呼衰等疾病都要转诊到拉萨的医院。在与内科主任旦增桑珠充分沟通和评估后,徐慧决定在此后的工作中,除了规范常见疾病的诊疗,严格落实十八项核心制度外,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科室危重病诊治能力上,让更多患者获益。
一天,徐慧刚到医院就感到胸闷气短,她知道自己出现了高原反应。此时,医院收治了一名肺部感染伴有胸腔积液的年轻患者,如不及时处理胸腔积液,可能会引起肺不张。但是,当雄县人民医院B超室缺乏胸水B超经验。徐慧吸氧后不顾身体还未恢复,亲自带着患者进行胸水B超检查。考虑到以往胸腔积液患者都是转诊到拉萨诊治,徐慧以此患者进行了胸腔积液疾病的教学查房,提高当地医生对胸腔积液疾病的认识及规范诊疗。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要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徐慧深知援藏干部承担着人才的培养工作,她加强门急诊内科危重症及疑难患者收治,并一对一带教,确保患者得到规范化诊疗。在她的带领下,目前内科收治患者较以前增加一倍,危重患者收治从无到有,科室医护有了“主心骨”。
援藏,就是要为当地群众服务。纳木湖乡色德村群众搬迁进入堆龙新居一周,东城援藏医疗队接到任务为大家进行全面健康体检。“情况不对!他的嘴唇是紫色的。”在为一位藏民量血压时,徐慧发现了异常。经医疗队进一步检查,这位患者有严重的心脏病,需要立刻转运到医院。幸亏送得及时,这位藏民最终转危为安。
为了惠及更多当地群众,徐慧主动报名奔赴基层开展义诊活动。有些村镇离得远,开车都要四五个小时。徐慧克服身体不适,积极为当地群众进行医疗检查。有的村镇条件简陋,为了保障每一位居民都能做上心电图,徐慧在地上放置了诊疗垫,自己反复蹲起才能完成检查。一天下来,徐慧完成了上百位居民的心电图检查,自己却累得因腰痛不能行走。但她说:“这点疲累不算什么,能多检查一位居民,没准儿就能多排查出一个风险,多挽救一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