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生态环境局坚持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敢碳号”助力“生态美”为工作理念,以打造“敢碳号”党建品牌为载体,积极探索“三色”工作法,突出党建与业务互融、保护与发展共谋,以科技助力“智”护生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头雁”带“群雁”,“红色引擎”赋能驱动
头雁领航抓实效。头雁领航带动,党组书记以上率下,带头践行“四下基层”、“双报到”等机制,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下沉帮扶32次,指导实地调研和科研课题21项,带动全体党员队伍整体移向一线现场,拉近了与企业群众的距离。上下联动提效,落实党组书记及成员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加强党建工作指导,2024年至今班子成员联系指导支部30次,督促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确保政令畅通、落实有力。
建强堡垒砺精兵。坚持“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优化调整党支部设置,由业务负责人任支部书记,发挥“双带头”作用,注重将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的“双培养”,织密织牢党员教育、管理、关怀、监督“一张网”,不断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2024年至今,各支部以“结对共建”“双报到”等机制为载体,深入一线开展志愿服务560人次,联系服务群众200余次,推动解决“三心事”60余件,让党员先锋队伍成为绿色生态航行的螺旋桨。
严明规矩正作风。打造“敢碳号”党建品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与“三型”机关创建相互融合。把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机关建设的有力抓手,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2024年至今召开党组会51次,研究党建议题36项。加强警示教育和日常监督,定期开展廉政谈话,强化党纪学习教育,开展各类学习活动50余次,发布宣传学习信息90期,编制专题简报7期,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让“忠诚担当”成为绿色生态航行的新引擎。
“数智”赋“新能”,“蓝色科技”添翼增效
动静结合精准监测。织密固定监测防护网,市区两级建成24个“一乡镇(街道)一站”标准化空气自动监测站、550个微型大气自动监测站、92个粗颗粒物监测点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利用“激光雷达”“高空瞭望”等新手段对重点区域全天候扫描监测,实时追踪PM2.5的浓度和变化情况。2024年至今,针对排名靠后地区生成乡镇帮扶报告32份,各类报表5228份。打好巡航监测组合拳,利用VOCs走航监测车,聚焦燕山地区、重点园区及全区重点VOCs排放企业开展走航监测,2024年至今累计走航70余次,通过挥发性有机物的秒级监测、自绘走航地图,实现污染源定位跟踪及精准研判,弥补了固定监测的短板,为安全环境和应急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线上线下智能巡查。发挥线上技术优势,依托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平台、排污许可证管理平台、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平台等,全面打通信息壁垒,形成全量数据库,实现污染线索精准发现。2024年至今,运用重型柴油车监控、企业用电监控、工地扬尘监控等多种手段,精准定位并处理了251例重型柴油车违规行为、41起企业用电异常情况、161处扬尘污染点和25起VOCs异常问题,实现对各类污染问题的精准打击。运用线下专业力量,聚焦燕山石化公司等重点企业,利用手持PID检测仪、红外热成像仪器等高科技便携式装备,针对燕山石化公司重点点位、重点区域,聚焦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泄露检测与修复、废气旁路等10个重点环节,开展日常巡查检查,共检查 90套生产装置、52套环保设施,排查有组织排放口30余个,以精细化管控持续提升环境治理成效。
系统集成高效监管。全周期管理,依托“全国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调查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修复—成效跟踪”的全周期管理体系,信息同步分享至规划、住建部门,推动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从碎片化治理向全域化、数字化、精准化跃升。2024年以来,依托土壤污染管理系统高效完成6宗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信息线上申报,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可视化管控,依托北京市施工扬尘视频监控平台,重点针对各类工地、渣土消纳场、水泥搅拌站,聚焦施工现场道路硬化清扫、料堆裸地覆盖,土石方湿法作业、渣土车密闭运输等关键环节,开展视频实时管控,保障施工现场防尘措施落实落细,发现问题及时督办行业主管部门及属地政府,全面降低扬尘污染风险。2024年至今,巡查各类工地(场站)540余家次。
“提级”促“升级”,“绿色服务”护企发展
推行无感式远程执法。深化落实“一码检查”工作要求,研究制定《房山区生态环境非现场执法检查工作规程》,强化“掌上执法”运用,积极探索完善“日常不扰、无据不查”的非现场监管执法模式,优先使用视频、在线监控、无人机、用电用能、大数据分析等“非现场”监管手段,进一步规范行政检查行为,杜绝重复检查、随意扰企等行为,2024年至今开展非现场检查占比达50%。
优化高效能审批服务。帮扶指导,提升服务效能。践行“最美的生态环境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与重点园区、重点部门、建设单位“三联动”,重大项目“手拉手”帮扶。2024年以来,办结建设项目70件,其中,灾后重建项目环评审批23个,“两证合一”1件,核发排污许可证企业428家,以高效审批服务护航企业发展。
实施差异化执法监管。强化做好正面清单企业纳入更新工作,持续动态更新正面清单企业,让更多企业享受政策红利。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加大对优质示范引领企业的正向激励,对非故意且未造成较大影响的违法行为落实轻微不罚,2024年至今按照自由裁量基准作出不予处罚立案56件,免罚金额394.7万元,全面护航企业绿色发展。
下一步,北京市房山区生态环境局将锚定党建引领“定盘星”,紧握数智驱动“新密码”,奏响惠企利民“主旋律”,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护航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美房山”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