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开学时间的到来,校园里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与孩子们一同返回校园的,还有长子营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课程。

此次“非遗第一课”由非遗灯彩传承人李洪凯担任教师,为学生们培训授课。在讲解灯彩制作的同时,李洪凯也不忘穿插讲述灯彩相关的传说故事。学生们乐在其中,学有所获。他们不仅掌握了灯彩的传统制作工艺,还了解了传统灯彩背后的人文故事和长子营镇的地域文化,让非遗灯彩这一古老技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沁水营神叉老会、李家务音乐会、车固营灯彩……长子营镇充分挖掘利用本地非遗资源,持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专项“双减”特色课后服务。6年来,8000余人次学生参加了“非遗教育”,非遗文化从“进校园”转化为了“在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

下一步,长子营镇将探索多元化文化传承方式,持续开展非遗文化“六进”活动,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挖掘力度,以非遗盛景促“文化大兴”建设,让非遗走进百姓家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