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朝阳区住建委获悉,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朝阳段管庄车站主体结构封顶,目前已进入盾构施工,为22号线朝阳段按照节点通车奠定基础。
22号线是北京市首条跨省域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首条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示范线。建成后,将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对区域发展的引导作用,“珠链式”开发的土地将转化成为区域性的经济带,京津冀空间布局模式以轨道交通为轴纵深发展,在推动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的同时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
22号线西起CBD区域东大桥站,东至平谷新城。全长约81.2公里,地下段53.8公里,共设置21座车站,在朝阳区范围内共有东大桥、金台夕照、红庙、慈云寺桥、甘露园、定福庄、管庄7座车站。
由北京建工集团承建的22号线08合同段,包含一站一区间,分别为管庄站、管庄站至永顺站区间。管庄站为22号线西起的第7座车站,总长度为281米,宽度24.5米。本站设有越行线,为越行站(即快车越行、慢车停靠),是22号线与既有八通线的换乘车站。施工过程中,需要穿越通燕高速、通惠河、京承铁路等风险源,对地铁施工工艺工法和安全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战。
“刀盘转起来,加速推进。”记者在位于地下31米的盾构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操作机器进行掘进。同时,另一组工人操作双轨梁和拼装机合力安装管片,采用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将管片紧密咬合在一起。“管片就是地铁隧道框架,由一环一环组成,7片管片组成一个环,安装一环大概需要半个小时。”22号线项目副经理王伟介绍,作为22号线朝阳段首个盾构始发区间,盾构下穿越加油站、京通高速、京承铁路等多项特一级风险源,目前,已掘进500多米。
王伟介绍,目前,轨道交通建设行业正向着全自动化方向演进,在此次盾构施工中,项目还联合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快轨有限公司共同研究盾构智能掘进技术,为盾构机无人驾驶提供支撑。
除了管庄站外,慈云寺桥站也克服周边市政管线众多,邻近周边建筑物,水位高等难点,正在全力推进建设。此外,红庙站、甘露园站等也都在按计划全速推进。项目建成后将串联起CBD核心区、定福庄组团等功能区和住宅区,为市民通勤、休闲、购物提供便利。
另据了解,22号线也是国内第一条集地铁快线、市域快线于一体,并预留与城际网互联互通条件、实现“多网融合”的创新线路,将在北京第一次实现快慢车运行、不对称发车、多交路运营等运营组织方式。北三县到城市副中心将实现最快9分钟通达,北三县到CBD地区(东大桥站)最短时间约为32分钟,平谷区到CBD地区最短时间约为55分钟。(朝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