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社区报》专题专版刊发了题为《房山区燕山地区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 为基层治理添活力》的新闻报道。
社区治理仅靠社区工作者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发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社会组织便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在提供社区服务、满足居民需求、扩大社会参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激发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和活力,对于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社会治理局面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2012年以来,燕山民政分局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培育出一批品牌社区社会组织,在邻里互助、文体科教、便民服务、为老服务等多个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做出了贡献。
挖掘需求
一张椅子、一把剪刀、一个推子,一处小小的“移动理发屋”活跃在向阳街道的五个社区。对于年轻人来说,出门理发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却并非如此。
20世纪80年代,燕山石化为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建起了不少小区,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小区逐渐步入“老龄化”。向阳街道是燕山地区最早设立的街道,截至去年底,辖区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4000余人,占街道常住人口的25.4%,其中80岁以上户籍老龄人口250余人,子女平时由于工作忙等原因无法在身边照顾老人的占90%以上。为满足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需求,“向阳爱心义剪”项目应运而生。
“我们在社区走访调研时,发现辖区很多老人都有理发的需求。”向阳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秘书长赵宇峰介绍,每个月的学雷锋日,社区里都会有一些志愿者为老人们免费理发,但人数不多,宣传也少,老人错过了就得等下一次。为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联合会决定在街道成立一支专业的社区社会组织,也就是现在的向阳爱心义剪志愿服务队。
向阳爱心义剪志愿服务队成立后,社区有技术、会理发及一些有服务意愿的居民纷纷主动报名加入。在燕山民政分局和向阳街道的支持下,服务队邀请了专业讲师为志愿者进行培训,提升队员的专业技能和与老年人沟通的技巧。与此同时,服务队多次走进社区开展义剪活动,通过实践提升志愿者的理发技能。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志愿者加入进来,向阳爱心义剪志愿服务队由最初的30人扩充到50人,志愿者的平均年龄也从60岁降到45岁,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为服务队增添了不少活力。
“现在这支志愿服务队每周都活跃在社区,保证我们向阳街道五个社区每月都能轮到一次,老人的理发频次也基本是一月一次。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志愿服务队还提供上门服务。”赵宇峰说,目前,义剪服务已经实现了对向阳街道辖区60岁以上老人的全覆盖。随着服务队名气越来越大,周边其他街道的老人也会来参与。
为挖掘社区潜在力量,燕山民政分局通过聘请专家讲授注意事项、委托专业机构全程指导,于2020年在4个街道登记注册了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联合会成立后,燕山民政分局又举办业务培训辅导运营管理,指导联合会发挥好枢纽型组织、支持性平台的作用,逐步建立社区资源、居民需求与社区社会组织的常态化对接机制,协助街道社区联系、服务、管理社区社会组织。
培育扶持
今年重阳节,在东风街道羊一社区居委会多功能厅,一年一度的社区画展拉开帷幕,50余幅作品在这里展出,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观看。看着大家在这些作品前驻足欣赏、交流点评,举办这次画展的羊一社区书画社负责人齐建国感到由衷的高兴。
羊一书画社成立于2008年5月,最初只有十几名成员。“我们几个退了休的老伙伴都喜欢书法绘画,就自己成立了书画社,社区给我们腾了一间房。”齐建国说,“刚开始,参加书画社活动的也就是这十几个人,大家闲暇之余,一起交流、学习。”2017年,得益于燕山民政分局的社区社会组织扶持项目,羊一书画社的活动场地改善升级,从前破败简陋的墙面重新粉刷,照明灯具也焕然一新,此外,书画社活动所用的笔墨纸料等用品也购置齐全。
此后,为进一步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优秀文化,书画社的活动逐渐增多,每星期集中学习画画三次,每月举办老年书画培训一次,每年举办寒暑假中小学生书画辅导班一次,每年举办重大庆祝节日、传统节日书画展暨笔会一次。2017年7月,书画社成员为社区文体活动广场绘制了5幅山水壁画;每年春节,书画社还会组织成员为居民义务写福字、写春联,积极为社区文化建设写标语、出黑板报、做舞台设计等。
由居民自娱自乐的社团发展为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像羊一书画社这样的社区社会组织还有很多。燕山民政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燕山民政分局不断健全完善社区社会组织扶持机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健全工作制度、开发项目管理系统、制定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引入专业力量等五方面举措,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机制。自2012年起,共批复444万资金,扶持了116个社区社会组织项目,服务覆盖妇女儿童、老年人、青少年、流动人口、困难群体、失业人口、退役士兵等多个群体,扶持了“救在身边”“退役军人读书会”“志愿服务社区行”等多个品牌项目。
打造品牌
在今年的房山区文明创建小微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中,来自迎风街道凤凰亭社区的凤凰小镇志愿服务队再次入围。在迎风街道,提起凤凰小镇志愿服务队,几乎无人不知。自2018年成立以来,凤凰小镇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00余场,包括“传统手工艺制作”“传统美食制作”“传统服饰走秀活动”“传统文化展览”等,广受居民好评。因为长期活跃在社区,服务队在社区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同时在传承文化、创城宣传、红色文化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如何才能引导这样一支队伍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呢?燕山民政分局决定从社区微项目入手进行引导、支持。
2021年,在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的帮助下,依托良好的社区群众基础,凤凰小镇志愿服务队接连申报了“传承有我”社区传统文化志愿服务和“夕阳健康安全服务卡”关爱空巢老人互助服务两个项目,前者旨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认识更多的朋友,营造邻里相融、互帮互助的氛围;后者旨在为社区空巢老人创建健康服务卡,收集需求、提供服务,为空巢老人们带去心灵上的慰藉,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项目实施两年来,在文化滋养、志愿服务精神浸润、为老助老项目暖心的共同作用下,整个凤凰亭社区呈现出和谐、温馨、其乐融融的良好氛围,凤凰小镇志愿服务队也在磨炼中不断发展壮大。
社区微项目进行引导支持,逐步打造品牌社区社会组织。2018年起,燕山民政分局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全面摸底调研,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为地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指明方向。此后,燕山民政分局与专业支持机构开展长期合作,为地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培训、项目指导、资源链接等服务。不仅如此,燕山民政分局还不定期举办培训讲座、能力提升特训营、交流考察等形式丰富的活动,旨在引导社区社会组织树立项目意识,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在管理运营、需求发现、项目策划执行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并通过“政府资金扶持+专业机构督导”的形式,帮助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壮大。
经过多年努力,燕山地区形成了一批品牌社区社会组织,如迎风街道凤凰小镇志愿服务队、东风街道彩虹风筝社、向阳街道爱心互助团等,这些社区社会组织在邻里互助、文体科教、便民服务、为老服务等多个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燕山民政分局还将继续指导街道依据《北京市社会组织培育孵化机构建设运营工作指引》,通过“一址多用”“合署办公”和“人才共用”等方式,依托各级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等设施,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孵化机构,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场地支持、资源对接、人才培养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