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山,新时代文明实践如春风化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力融入生活肌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各文明实践阵地以群众需求为锚点,让文化在互动中浸润心灵,让幸福在实践中传递。今日,我们走进东风街道,看这里的孩子们如何在文明实践中,书写暑期的安全与成长。

  安全课堂:给快乐加道“防护盾”

  “如果看到有人落水,我们该先喊大人还是自己跳下去?”燕和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天海救援队的老师抛出的问题,让孩子们瞬间竖起耳朵。这场防溺水专题讲座没有枯燥的条文,只有情景模拟里的“紧急救援”和互动问答中的“安全密码”。

  孩子们时而蹙眉思考,时而举手抢答,在老师一次次的案例解析中,“生命至上”的意识悄悄扎根。当讲到正确的呼救方式时,一个小男孩挺直腰板大声示范,引得全场欢笑——原来安全知识,也能学得这样鲜活。

  石膏彩绘:指尖流淌的童趣时光

  羊二社区的活动室里,颜料盘在阳光下发着光。“海天一色 快乐童年”手绘石膏画活动中,孩子们化身小艺术家:有的对着图片细细勾勒海豚的鳍,有的突发奇想给小熊画上彩虹围巾,画笔摩擦石膏的沙沙声里,藏着天马行空的创意

  “你看我的城堡屋,是渐变的蓝色!”一个小姑娘举着作品和同伴分享,颜料蹭到鼻尖也不在意。一小时后,憨态可掬的小熊、灵动的小鱼、梦幻的城堡摆满桌面,每一件都是童年独有的印记,笑容在孩子们脸上绽放得比颜料更灿烂。

  环保行动:小手擦亮社区的“脸”

  “这里的胶印好难擦!”宣传橱窗前,几个孩子正围着顽固污渍“作战”,抹布蘸水、反复擦拭,直到玻璃映出蓝天的倒影。休闲广场上,一对扎马尾的小姐妹正踮脚擦长椅,“爷爷奶奶坐的时候,就不会沾到灰啦”,稚嫩的声音里满是认真。

  这场“环境保护我争先”志愿服务,没有口号式的号召,只有实打实的劳动:擦净的橱窗亮得能照见笑脸,整洁的长椅成了社区的“文明座位”。孩子们望着自己亲手擦亮的家园,额角的汗珠闪着光——原来劳动的快乐,藏在被美化的环境里,更藏在“社区是我家”的责任里。

  东风街道的暑期时光,没有说教,只有参与;没有灌输,只有成长。安全意识在互动中筑牢,艺术创意在指尖绽放,环保理念在汗水中萌芽。这便是文明实践的温度:于细微处播撒种子,在陪伴中静待花开。未来,这里的文明故事,还将继续在孩子们的笑声里,慢慢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