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环境治理的平凡岗位上,东风街道羊二社区的陈玉红,以独特的视角、务实的作风和创新的方法,成为了居民交口称赞的“环境卫士”。她视社区为家园,将环境整治当作己任,用实际行动精耕细作,让社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创城攻坚,环境先行。陈玉红始终把社区环境美化作为创城工作的基石,用“绣花功夫”雕琢每一处细节,让居民在舒心环境中感受创城的温度。

面对社区环境治理的难点痛点,陈玉红不回避、不推诿,敢于啃“硬骨头”。楼道堆物堆料这一长期困扰居民的“老大难”问题,不仅影响通行,更存在安全隐患。她深知其源于生活习惯,治理需疏堵结合、标本兼治。为此,陈玉红创新思路,采取“由外及内、示范引领”的策略。她将目光投向45号楼周边空地,组织“微治理服务队”和热心居民,开展裸地治理与补绿增花专项行动。根据不同季节和土壤特性,科学选种补植,成功打造了一片“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宜人公共景观。

这片焕然一新的绿地,成为了社区环境提升的“样板间”,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环境改善带来的美好。“先让大家看到我们治理环境的决心和效果,再一起清理自家门口,工作就更有说服力了!”陈玉红说到。在带领居民逐步攻克楼道堆物问题的同时,她还组织招募“能工巧匠”,将环境治理成果延伸至社区公益服务。今年以来,已开展维修休闲座椅、修补破损路砖等小修小补事项80余件,使社区“颜值”与“品质”同步提升。

创城路上,公共空间治理是难啃的硬骨头。陈玉红把“僵尸车”清理作为公共空间治理的突破口,提升社区公共空间的利用效率。

小区车棚的“僵尸车”长期占用公共空间,不仅影响美观,更让居民停车难上加难。她立刻带领网格员逐棚排查,建立“僵尸车”台账,创新推出“双规+换物”整治法:在居民群发布通知,规定时限、规定地点开展“僵尸车换物”等志愿服务活动,鼓励车主主动认领处理;对无人认领的车辆,由社区集中登记保存、统一处理。这一系列举措精准高效,400余辆“僵尸车”被清理,7处车棚空间重新启用,居民停车难题迎刃而解。

同时,她还主动与5户独居老人结对,定期上门检修居家设施、清理室内杂物,让老人的家既整洁又安全。从公共空间到私人角落,她用较真碰硬的行动,为创城工作扫清环境“死角”。

创城不能仅靠被动响应,关键在于建立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凭借多年社区工作经验,陈玉红提出了一套可持续的环境提质“社区方案”。

她向社区党委书记提出“片区治理”的建议,把整个社区划分为5个片区,由社区“两委”任片区负责人。方案迅速铺开后,作为片区负责人,陈玉红倡导“问题不出片区、矛盾就地解决”的理念。在她负责的第4片区,建立了问题发现曝光机制,片区管理员24小时在群内打卡曝光治理问题,第一时间联系物业、水电气暖等公司处理,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则上报社区总片区,启动“吹哨报到”机制。无论问题大小,她都坚持全程跟踪、一盯到底,确保整改到位。

一年来,“片区治理”机制成效显著。通过主动发现、快速响应,120余项涉及下水跑冒、黄土裸露、绿化美化等问题得以“未诉先办”,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居民们真切感受到:“创城不是口号,而是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

从街角绿化到全域整洁,从集中整治到长效管护,陈玉红精耕细作着社区的每一寸“责任田”,用汗水和巧思绘就了一幅幅生动的社区文明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