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房山区城关街道各村、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了丰富的垃圾分类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推动垃圾分类理念由“要我分”到“我要分”转变,让绿色环保的种子在城关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互动宣讲接地气 环保理论条条入脑入心

为增强社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持续推进宜居社区建设,福星家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了“分类一小步 文明一大步”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活动中,工作人员向居民们详细讲解了垃圾分类的类别、垃圾桶相对应的颜色、垃圾正确分类、准确投放等知识,并提醒大家,垃圾分类完成后要精准投放到对应垃圾桶内,让垃圾“各回各家”。

同时,为巩固所学知识,活动中还穿插了垃圾分类的问答,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居民的学习兴趣,“以前快递盒和塑料袋总是混在一起就扔了,今天听完讲座之后,脑子清楚多了,以后就知道怎么分了。”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所学的知识,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巧手拼出感应桶 变废为宝玩转环保创意

为增强居民垃圾分类与资源再利用意识,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原香漫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了“感应垃圾桶”手工制作活动。活动伊始,志愿者向居民和小朋友们介绍了当前垃圾分类的意义,强调了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再创造的环保价值,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在手工制作环节,志愿者耐心讲解了感应垃圾桶的工作原理,并从原材料的裁剪准备,到红外感应模块、电池盒等电子元件的连接固定进行了细致讲解指导。居民们兴致盎然、互相协作,不多时,一个个科技感十足,功能实用的感应垃圾桶便呈现在了大家面前。居民们相互展示着自己的作品,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学会了制作感应垃圾桶,还深刻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在今后的生活中将积极带领号召身边人自觉、正确参与到垃圾分类中。

桶前值守暖人心 志愿行动践行文明初心

为了进一步深化生活垃圾分类理念,切实发挥党员、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农林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了“桶前值守见初心、垃圾分类担使命”主题实践活动。“您好,厨余垃圾要先破袋沥干水再投放。”“塑料袋属于其他垃圾,您扔到黑色垃圾桶里。”活动现场,志愿者身着红马甲,通过“桶边指导”“分类演示”“互动问答”等形式,向居民认真讲解了垃圾分类知识,并对厨余垃圾破袋难、可回收物混投等问题进行了专项讲解,纠正了错误投放行为,有效提升了分类准确率。

同时,针对老年群体,志愿者们耐心手把手教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协助老人进行分类。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开心地说道,“守好这只桶,就是把文明分类的小事做扎实,让大家慢慢养成好习惯,我们的生活环境也会越来越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