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北京市主场活动暨第36届北京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优秀节目汇演在通州区国际种业会展中心正式拉开帷幕。房山区携原创宣讲剧《红福路》登场,社工艺术团受邀参演。

《红福路》以老党员于洪福21 年凿石修路的真实事迹为核心,通过细腻的舞台呈现与真挚的情感演绎,成为本届农艺节中传递红色精神与民生情怀的亮眼节目,让现场观众深刻感受到基层党员 “执着坚韧、为民担当” 的崇高品格。

为精准还原老党员于洪福的感人故事,艺术团自接到演出邀请后,便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深度筹备,从剧本解读到角色塑造,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入情入景”。拿到剧本初期,团队第一时间组织全员深入学习故事原型 —— 口头村老党员于洪福的事迹,通过走访村里知情老人、查阅地方史料,补充剧本外的细节:比如于洪福修路时常用的铁锨型号、雨天护路时的典型动作、与村民沟通时的方言特点等,让角色形象更立体。针对剧本中 “暴雨冲路后重修”“与妻子深夜谈修路初心” 等关键场景,主创团队反复研讨情绪递进逻辑,仅 “于洪福发现路被冲毁后强忍心痛、思考排水方案” 这一段戏,就结合老党员坚毅隐忍的性格特点,调整了 3 版表演方案,确保情感表达既真实又有感染力。

演出当天,舞台效果与剧情的融合让故事感染力倍增。暗场中,随着有节奏的凿石音效渐起,一束定点光聚焦于洪福佝偻的背影,瞬间将观众带入“荒山修路” 的场景;呈现 “红福路” 的变迁 —— 从乱石遍布的山坡,到蜿蜒平整的山路,再到如今成为党员教育基地的热闹景象,视觉画面与剧情推进无缝衔接。当剧情进展到 “暴雨冲路” 段落,急促的雨声、闪烁的灯光与新闻播报音效叠加,瞬间营造出紧张氛围,于洪福那句“17年冲毁了我可以再修,哪怕再修上17年我也要让这条路稳稳当当的立在那”的台词,更是引发全场观众的共鸣掌声。

此次演出,是房山区社工艺术团用艺术形式传承红色基因的一次重要实践。未来,艺术团将继续挖掘辖区内的红色故事与先进典型,创作出更多有温度、有力量的作品,让红色精神通过舞台走进更多人心中,为基层治理凝聚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