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是第34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共同打造有韧性的未来”。地球科学“面对面”国际减灾日活动如约在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举办。来自人大附中高一、高二的100余名高中生代表,与地球科学领域的有关专家,围绕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进行了一场“叹天地万物之浩瀚探天文地理之奥秘”的面对面交流。

活动中,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吴泰然,中国地震学会秘书长、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执行委员会副主任李亚琦,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李建梁,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地理教师、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蔡宁骁,北京市第八中学地理教师、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全国中学生地科奥赛真题解析》与《全国中学生地科奥赛培优教程》主编刘双娜,海亮素质教育集团、海亮生涯规划全国地球科学奥赛项目负责人冯筠等有关专家,就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政策解读、地球科学学科发展方向及国际动态、地球科学人才培养计划、地球科学社团建设及竞赛指导经验、地球科学社会发展环境等方面,与现场观众和网友进行面对面交流。

“探索地球科学的过程,其实也是探索防灾减灾的一个过程,我们举办这样一场活动,邀请多位嘉宾到场来解读竞赛的规则,分享比赛的经验,就是希望我们能有更多的学校和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到这项赛事,参加到比赛中来,从而为我们国家能够发现和培养更多的地球科学人才。”海淀区地震局震害防御科科长张建平介绍。

随后,学生代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国家理科基地班)学生、地科奥赛金奖获得者马泽一林,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学生、地科奥赛金奖获得者陆昭坤,围绕“探索地科奥秘,点亮人生梦想”,畅谈了走进地球科学领域的感悟体会。与会其他学生代表怀着对地球科学的向往和对科学家的崇敬,专注聆听科学家的讲解,积极与科学家交流和互动。现场气氛热烈,时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家一致认为,活动为地球科学教育改革指引了一个方向,收获到很多地球科学知识,对激发广大中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与热爱,增强学习地球科学的能力提供帮助借鉴。

据了解,活动还同步开展了线上直播,通过央视频、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防灾减灾知识平台和数字减灾平台、北京市地震局官方微博、北京应急官方微博等平台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