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接到诈骗电话怎么办?虚假连环套如何破解?如何守护好老人的“钱袋子”?为积极响应“敬老月”活动要求,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10月19日,海淀法院在海淀老龄大学挂牌“普法驿站”,并与其签署普法共建协议。
活动中,海淀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戴国与海淀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海淀老龄大学校长刘春梅共同为“普法驿站”揭牌。据了解,海淀老龄大学共有学员约3000名,虽然他们来自于不同行业,退休前从事各种不同的工作,但在法律知识方面并不是非常清晰。伴随着年龄的增加,遇到的法律疑惑也越来越多,如遗产继承、房产纠纷等很多现实问题。“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海淀老龄大学与海淀区人民法院合作挂牌了普法驿站。在我们的课堂上,可以为老年人开设普法课程,也可以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进行答疑解惑,组织学员们到法院上去进行旁听,为他们获取法律的知识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渠道和空间。”海淀区委老干部局二级调研员、海淀老龄大学常务副校长梁彩萍告诉介绍。
据了解,涉及老年人犯罪主要集中在诈骗类犯罪,犯罪分子往往利用老年人认知能力相对下降、信息相对闭塞等特点,与老年人拉家常套近乎,一步步营造陷阱,随后他们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从老年人群体手中诈骗钱财。针对类似案件,海淀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戴国表示,“海淀法院与海淀老龄大学就合作内容进行了约定,双方将在此共建协议基础上,携手为广大老年朋友开展形式多样、效果突出的普法活动,如选派经验丰富的法官开展法治教育、共同推出法治文艺作品等。我们还会邀请老年朋友走进法院旁听案件的庭审,以此了解犯罪分子犯罪的手段和套路。我们也可以走出法院,来到老龄大学,来到社区,把法律送到他们的身边,共筑防范诈骗的知识围墙。”
在“普法驿站”第一堂课上,海淀法院政治部工作组组长周元卿向老龄大学的学员们介绍了12368热线“一号响应”机制,并对“人和海淀”诉源治理需求响应平台的运行、功能和使用方法进行了重点介绍。“语音识别”“智能咨询”“社区联动”“一键反馈”,周元卿以真实案例,还原了“人和海淀”处理咨询、指导调解、开展普法等进行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的全过程。随后,杨光法官讲述了理财诈骗、保健品诈骗、电信诈骗的真实案例,他提示大家要做到“遇事不慌,多方求证”,如果收到陌生短信或电话,不要轻信,更不要轻易将钱款汇入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
下一步,海淀法院将持续加强养老诈骗防范治理,着力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以法律力量守护“最美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