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以下简称“非遗讲座月”)在海淀区国家图书馆拉开序幕。

活动中,舞蹈理论家、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以《中国式审美——传统舞蹈的保护与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为题,向现场200余位读者介绍了中国传统舞蹈的类型和文化意义,并结合案例分析了舞蹈非遗在文化保护和创造性转化之路上的探索和启示。“非遗跟我们今天的生活,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此次深圳歌舞圈的首席演员、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与我一起参与这个活动,我们面对观众谈一谈对非遗的认识。”冯双白说。

随后,来自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于子轩、尚乐然,配合冯双白的讲述展示了多种传统舞蹈;来自深圳歌剧舞剧院的两位特邀嘉宾常宏基、王沅琳,以一段咏春拳和八卦掌的精彩过招,展现了传统舞蹈和武术相融合的现代舞剧《咏春》片段,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活动现场气氛热烈。

“非遗讲座月”围绕“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这一主题,共策划了6场主题活动,自6月7日至7月24日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张瑞贤、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国家体育总局研究馆员崔乐泉、北京京剧院梅派名家胡文阁等后登台主讲,为广大读者讲授传统医药、民间文学、传统体育、传统戏剧等领域的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理论与知识。冯双白介绍:“各地掀起的非遗热是文化自信的体现,非遗和传统文化里包含了非常多的文化密码、文化基因。在我看来,国家图书馆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生存的空间,读者来这里看书学习,并将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我觉得这非常好。”此次“非遗讲座月”包含理论与实践、演讲与展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致力于探索非遗融入当代生活,同时呼吁公众共同关注并参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共享美好生活。

国家图书馆长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工作,是国内最早举办非遗宣传与展示的文化机构之一。2013年,依托国图讲坛推出“非遗讲座周”,2014年拓展为“非遗讲座月”,是每年6月都会与读者准时相见的品牌活动,也是国内定期系统宣传非遗知识的主要平台。截至2023年,该项目累计策划推出非遗主题讲座展演活动共计87场,深受非遗研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