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伊里其乡的北京市援疆和田市工作队海淀教师团队当好“援疆三问”答题人,扎根受援地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着眼点,以教师素质提升为突破口,以教学改革推进为载体,全面构建学校高质量育人体系。在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和田市工作队的领导和支持下,海淀援疆教师身先士卒、立足课堂、研究学生、示范指导、送教下乡、开展教研、组织活动、构建体系……心无旁骛地做好每项工作。

[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创新管理 传承经验

曾任职海淀区红英小学本部执行校长的焦会泳,现在是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校长,每天清早,只要没有其他工作安排,他都会准时出现在校门口,迎接一早到校的学生们。

北京与和田,相距4126公里,直航飞行近6个小时,几千公里之外,昆仑山脚下,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两所以“海淀”命名的学校,分外引人注目。名字不仅表明了它的出身,由北京市出资援建,更表明了海淀教育的“金名片”播撒到了我国西部边陲。

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建于2018年,现有47个教学班,2500余名学生。“从建立之初,这里就成为北京组团式教育援疆试点学校,所有来自海淀的小学教师均任教于此。”焦会泳介绍,他们是来到这所学校的第三批援疆教师,一共11人,分别担任校级领导、中层干部以及语文、数学、体育、美术等科任课教师。他们为了推动沟通与协作机制,并最大化发挥援疆教师的引领与指导作用,经过和当地领导班子的深入研讨与审慎决策,决定对学校的五个核心管理机构进行全面改革。成立了六大中心,包括课程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教研发展中心、校务管理与督导评估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并清晰地界定了各中心的工作职责与使命。

同时,在校长焦会泳的提议下,将管理重心进一步下沉至年级层面,实施扁平化管理模式,确保更加灵活、高效地响应学生需求,从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这一改革不仅标志着团队在学校管理方面的积极创新与提升,更是团队对学生发展需求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响应。

现在北京市援助和田市的教师团队一共38人,是“和和墨洛”——即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和洛浦县里最大的教师团队。“加上我,目前海淀教育系统在和田的干部教师,一共17人。”和田市教育局副局长(原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学区副主任)张良说,“从2018年开始,教育援疆不再是单打独斗,都是组团式进行,例如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有北京干部教师20人,他们组成了一个框架体系,通过协同合作,把海淀的教育教学模式传授给受援地教师。在这里,大家做了很多工作,一是要了解学情,熟悉当地的教育教学情况,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二是要重实践,俯下身子做研究;三是善总结,将两地教育教学融合出成果。通过这三方面的努力,海淀教师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地的需要相结合,然后再传授给徒弟,这也是我们平时常说的‘青蓝工程’。”

在援疆教师团队引领下,学校全面开展教研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学校通过建设“青蓝工程”,为青年教师引路。20名援疆教师在上学期承担了引领示范课的任务,全校100余人次的教师参与了听评课。在援疆教师的悉心指导下,2023年10月和田地区“京和杯”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学校有4名教师参与,其中英语教师张美凌和数学教师何静云老师获得第一名,体育教师张艳获得第三名。

“做种子,不做粮食”“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是张良和焦会泳口中反复提到的两句话——援疆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上课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经验传授给当地教师,最终生长为学校自身的财富。不难看出,这是援疆教师团队的最终目标。“粮食吃掉就没有了,只有种子,才能真正扎根在这里的土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张良说。

“这学期我们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共同构建了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的管理体系、课程体系和研训体系。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就是希望下一批援疆老师来的时候,一下就能适应这样的节奏,他能知道在这里应该做什么、在哪个环节上用力、在管理上怎么去管理。这些理念是他们在海淀就经历的非常熟悉的一种模式,因而能够非常快地在体系下适应他们的援疆工作,我觉得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焦会泳说。

[和田市北京海淀幼儿园]育幼启智 引领成长

与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一墙之隔的,是和田市北京海淀幼儿园,这所由北京市投资援建的幼儿园,同样采用了“海淀”的名字。2018年10月,园所正式开园,占地2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7000平方米,目前共有19个班级,在园幼儿880人,园内各项生活、学习、游戏设施设备配套齐全,是全新疆最大的幼儿园。

现任和田市北京海淀幼儿园园长的白桦,在2023年2月来到了和田。曾是海淀区颐慧佳园幼儿园副园长的她介绍到,幼儿园的近90名教职工中,援疆老师一共9名,分别来自海淀、石景山和燕山地区,其中海淀区的5名教师分别来自海淀区民族幼儿园、北部新区实验幼儿园、上庄艺鸣实验幼儿园和北京明天幼稚集团。“前两批援疆的教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积淀,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重新梳理了园所文化,”白桦介绍说,“我们提出了我们的办园目标、育人目标,同时基于新疆的统编教材,加上园所的一些特色活动,我们还构建了幼儿园五星课程——‘五星’分别是运动之星、爱国之星、表达之星、探究之星和艺术之星,既对应了五大领域的课程,还对应到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像我们的五星红旗一样。”

考虑到新疆小朋友外出机会不多的实际,白桦和老师们精心设计制作了园内的思政教育长廊——京和文化长廊,让孩子们在幼儿园,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的方式,感受和田到北京沿途各个省份的文化和特色,开阔他们的视野。

“有了环境的支持,孩子就能够自然浸润在文化环境之中,这也与提倡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相关。孩子们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在心中种下了爱党爱国的种子。我也希望通过援疆老师和本地老师共同的努力,我们的幼儿园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园所文化,能够在和田当地起到专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白桦说。

和小学一样,幼儿园里维吾尔族孩子占比也达到60%,他们在入园之前,用普通话交流沟通非常困难,援疆老师们很多时候还承担起了教孩子说国通语的任务。

“我们跟这里的老师、年级组长一起沟通,通过游戏、儿歌、一日生活等游戏化的形式,把国家通用语言贯穿到里面,让孩子先是能听懂,然后更多地跟孩子沟通、交流,让他们慢慢输出表达。现在到中班了,他们的国家通用语言沟通和表达都没有问题了。”和田市北京海淀幼儿园年级组长崔华北介绍说。

“刘梦然老师曾经跟我举例,在幼儿园怎么教孩子说国通语,真是像妈妈教孩子一样,反复地教。只有这样,幼儿园的孩子们从小班不会说,再到大班能说很流利的国家通用语言,就是这样一批一批往上推,推到小学、中学、高中、大学,走入社会……我想,经过几代教育人的努力,我们和田的教育,整个地区的人文素质、经济情况等,都能够得到改善。”张良说。

7月6日-7月8日,本批援疆教师分三批陆续返京工作。援疆教师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教育援疆的崭新篇章,他们通过管理体制改革、课程体系完善、教科研引领以及思政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为和田市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新疆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