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与应急应变能力,2024年海淀区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列入民生实事项目,计划开展科普面对面宣讲60场,覆盖全区29个街镇,主要面向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等防震减灾重点宣传群体。上半年,海淀区围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要宣传节点,共走进26个街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面对面宣讲41场,约23500人次参与,受众满意度100%。

宣讲以地震基本理论、地震灾害、各场景下的避震技巧、建筑物减隔震技术、自救互救知识为主要内容,结合现场互动、宣传品发放等形式,有效提升了海淀区居民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及应急避险的能力,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地理教师游恩旭表示:“科普面对面宣讲进校园系列活动为全校师生打开了接触地震科学、地震灾害的大门。在学校平时的教学中,虽然会涉及地球科学以及防震减灾的相关知识,但遇到地震后该采用的具体避震措施、疏散方法、急救技能却少有提及。宣讲结束后,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大家都对校园避震技巧有了全新的认识,这对我们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建设安全校园有着很大的帮助。”

紫竹院街道防震减灾助理员孟繁星表示:“海淀区防震减灾科普面对面活动直接面向社区居民和地区单位,弥补了街道科普资源不足、能力有限的短板。地震科普内容广泛,涉及地球科学、抗震设防、震后救援等多个领域,专业性强,街道在日常科普中通常难以判断;宣讲活动经区地震局统筹把关后,传授给居民的内容科学性强。授课讲师亲身经历过地震救援,经过实践的检验,给出了专业的自救、互救方法,使居民印象深刻,牢记在心。”

学院路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副科长丁亚生表示:“宣讲活动主要从地震成因、危害、震时紧急避险等方面进行科普,老师讲解了地震发生后的最佳抢救时间、不同场所人员的避险方式、最佳躲避场所、救助防护知识、日常防震必须物品、震后的心理援助等知识,并现场教授大家地震来临时的防护动作:蹲伏、遮挡、抓牢,提醒大家疏散过程的注意事项,同时还设置了问答环节。别具一格、寓教于乐的宣讲形式让现场参与的居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防震减灾及自救知识,获得了居民朋友们的广泛好评。通过活动不仅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更提升了大家防范自然灾害、紧急避险的自救能力。”

海淀区将持续推进防震减灾科普面对面宣讲活动,并根据活动情况及时完善宣讲内容、扩大覆盖范围,让防震减灾科普宣讲成为海淀区“韧性城市”建设过程中独具风采的一环,让一堂堂生动有趣且“干货”满满的防震减灾公开课深入到群众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