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对于高龄独居和生活不便的老年人而言,助餐是最大的需求之一。近年来,海淀区八里庄街道着力打造“家门口”的老年人助餐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发展老年餐桌、社区助餐点等服务设施,使老年人尽享晚年的幸福“食”光。

“‘吃饭难’一直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年纪大了做饭难、儿女不在身边没人做饭、腿脚不利索下楼买饭费劲等都是造成老年人‘吃饭难’的普遍原因。为了办好这项民生‘食’事,让老年人吃上热乎饭,八里庄街道充分整合辖区企业、空间各类资源,统筹规划建成8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5个养老助餐点,街道区域化养老服务中心也在规划中,力图辐射31个社区老年居民,提供全覆盖的养老服务。同时街道动员顺峰等地区餐饮企业加入到养老助餐服务中来,让辖区企业社会价值发挥最大化,让共建共享惠及地区广大群众。”八里庄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四级主任科员杨振说道。

临近中午,八里庄街道核二院社区老年食堂外,已经来了不少准备打饭的老人,橱窗前摆放着红烧狮子头、西红柿炒鸡蛋、鱼香肉丝等各色菜品。在这里,居民们可以享受到由专业厨师精心准备的菜肴。考虑到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所有菜品均以少油少盐的方式进行烹饪,且软烂适中,易于咀嚼和消化。窗口中工作人员忙着打菜,窗口外老人们则在橱窗前排队等候取饭,享受着便捷、贴心的幸福“食”光。

“这里做的饭菜很适合我的口味,少油少盐还软烂,不辣。用老年卡还有优惠,我现在每天中午都过来。”家住八里庄街道核二院社区今年已经84岁的李阿姨说道。

据了解,近年来,八里庄街道还利用医疗机构、养老护理院等老年服务设施,实现机构集中养老床位、驿站临时托养床位、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均衡布局。目前辖区内有条件的驿站配备1至2张床位,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年均服务12.7万余人次,让“嵌入式养老”解决居民家门口养老的难题。同时,街道还进一步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医疗资源,实现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小病诊疗不出街道,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范围。

接下来,八里庄街道将继续以养老助餐服务为基础,广泛听取民声,搜集整理各类信息,为居民办实事,并依托现有“养老驿站+助餐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养老助餐服务制度,用心、用情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更多样化、人性化的暖心服务,助力辖区养老助餐服务落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