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科普教育活动在清华园大件低值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清华园科普基地展开。此次活动由海淀区物资回收公司与北太平庄街道联合主办,旨在提升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普及。
清华园大件低值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清华园科普基地内,30名来自北太平庄街道的社工、居民正在参与这场科普活动。现场,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实例,详细解读了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流程。通过展板和屏幕,居民们还了解了回收公司承担的大件低值体系工作任务,包括海淀区大件垃圾、低值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的回收运行服务。
现场,居民们直观地看到了回收的品类,如玻璃瓶、织物、木头、泡沫等。这些日常中很多居民以为无法回收的低值物品,在这里都做到了大件和低值可回收物应收尽收。现场还通过互动体验环节,如垃圾分类记忆翻牌、知识问答套圈等游戏,加深了居民们对大件低值体系的认识,也增进了与回收公司工作人员的了解和默契。
北太平庄街道蓟门里社区的社工石林说道:“通过今天的这次学习,我对回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不仅仅是四分类的垃圾是一个循环的模式,更看到了大件低值也是闭环回收的重要一环。”红联村社区居民侯萌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活动让我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会积极参加社区街道组织的活动,和邻里街坊分享我的经验,帮助大家一起做好垃圾分类。”
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现场还设置了有奖答题环节。居民们积极踊跃地抢答问题,不仅巩固了所学的垃圾分类知识,还有机会赢取精美的环保小礼品。这一环节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现场气氛热烈而欢乐。
“希望通过此次的科普教育的交流活动,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人员在社区对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能够更有效地指导居民将大件垃圾、可回收物,还有有害垃圾放置在对应的暂存点和回收桶站当中,由物业保洁人员,将这些物品送到我们的中转站,实现资源化的利用,为建设绿色社区绿色海淀贡献力量。”海淀区物资回收公司回收管理部的王鹏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