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海淀区西北旺镇青棠湾社区青年自习室,人头攒动,居民王佳维将孩子送到社区儿童阅览室之后,在隔壁青年自习室开始自我“充电”。谈及青年自习室,2023年初入住青棠湾社区的王佳维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在她眼里,这是社区根据居民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的生活方式。

青棠湾社区成立于2019年,是人才社区,社区总建筑面积超30万平方米、3700余套住房,为海淀区30个园区、300余家企业的员工提供服务。租住者年龄多为35岁至45岁之间,居住时间为1年至5年不等。

社区很“年轻”,居民高学历,于是“如何服务居民们幸福生活”的考卷交到了社区工作人员手中。为了做好这份答卷,五年来,青棠湾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围着居民转,摸索出了“基础治理+‘合伙人’项目+青企联动”三项主要服务措施,形成了“社区主动+居民自主+共享共治”的工作机制,逐步探索社区治理的新质服务力,打造社区治理的“青棠湾实践”。

年轻社区激活“青春力量”

作为人才社区,这些年,社区居民不断“迭代”,但青棠湾致力于打造居民心中“幸福湾”的底色与基调一直延续,为此,社区居民自称“湾民”。

刷脸门禁、雨水花园、生态建筑、智能快递柜……日前,走进青棠湾社区,一处处精巧的布局、一项项惠民的服务、一张张年轻的笑脸,让社区的“科技范”与“烟火气”撞了个满怀。

“今天的一切美好,都是在党组织带领下,社区和居民共同努力的结果。”青棠湾社区党支部书记闫超说道,年轻的社区住满了来自高科技企业的高学历居民,必须有新的社区治理模式与之匹配。

“我们来上班,居民出去上班;我们下班,居民又回来了。”闫超表示,这样的“时间差”加大了社区为居民服务的难度。加之,社区每年都有住户的周转,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如何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精准服务,成为社区全体工作人员深思的问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围着基层转,首先要倾听居民所思所想所盼,将协商民主的理念转化为社区治理实践。只有多看、多听才能更好服务居民,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居民需求和困惑,找到这两条看似平行线的交集点。

“你知道我在微信群里的名字叫啥?”聊天中,闫超突然神秘地问着,“叫做‘睡不醒’。”他笑着说,看似简单的一个微信名,其实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希望一个诙谐幽默的名字能拉近与“湾民”之间的距离。果不其然,很快,不少“湾民”记住并认识了闫超,大家通过交流、沟通,进一步了解了社区,也愿意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

“小区居民变动快,大家又都不熟悉,是否可以有二手交易市场方便大家‘淘宝’?”“哪里有志愿服务点?”……“湾民”在微信群里纷纷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2020年2月底,在搜集了众多“湾民”意见和建议后,社区支持“湾民”研发的“云上青棠湾”小程序1.0版诞生了,至此,“湾民”可在小程序里了解社区社情民意,还可以淘到自己心仪物品。

生活便捷了,如何丰富“湾民”的业余生活?成为社区工作人员的又一必答题。

在征求和听取了“湾民”建议后,青棠湾社区依据需求确定基本申请机制和规章制度,根据动静结合的特点重新划分活动区域,推出了青年自习室、桌游社、电竞社、篮球社、乒乓球社等社团活动,让“湾民”的业余爱好得到极大满足与释放,社区治理也更具活力。

“合伙人”模式圈粉年轻人

社团有了,如何运营才能保障其延续性?青棠湾社区工作人员想到了项目“合伙人”。

2023年初入住青棠湾社区的王佳维就是其中一名“合伙人”。她是清华大学药学院一名实验员,因为工作性质,有时在家也需工作,但家中有小孩,很难静下心来,自习室便成为了她的迫切需求。恰好社区招募兴趣社团“合伙人”,根据招募要求和流程,她向社区自荐,顺利成为了青年自习室“合伙人”。

“现在青年自习室共有8名‘合伙人’,负责日常服务和打理;为了维持延续性,我们还设立了一个‘纳新’机制,一旦有‘合伙人’不干了或搬离社区,就会重新吸纳新人进来。”王佳维对自习室现在的运行状态十分满意,“这要感谢社区的‘合伙人’机制,每当遇到困难,社区都是第一时间给我们解决好。”

和王佳维一样,“湾民”泽青也是自愿成为“合伙人”。在新浪从事运营工作的她,2019年入住青棠湾社区,是小区第一批“湾民”。2023年6月社区成立了乒乓球社团,酷爱该项运动的她立马成为社团一员。在参加社团活动期间,她发现乒乓球社团只有周二、周四开放,远远满足不了“湾民”的需求。打球时一交流,发现很多社团成员和她一样希望放开运动时间并增加“合伙人”人数,该项目“合伙人”将大家的意见反映给社区,没想到很快就被采纳,随后社团活动每周七天都开放,泽青和小伙伴们参加活动的激情被进一步激发。2024年3月她直接报名成为了乒乓球社团项目“合伙人”。

“平时社区会牵头举行小型乒乓球赛,还会提供一些小奖品来调动大家的参与热情。更为暖心的是,比赛期间还提供‘急救包’让我们安心运动。”泽青表示,“现在不管是晚上还是周末,各个社团都热闹非凡,志同道合的‘湾民’在自己喜欢的社团内切磋技艺释放压力,实现了一个‘湾民’带动一群‘湾民’活动的愿望,让大家找到了家的归属感。”

王佳维和泽青口中所说的“合伙人”项目是社区以居民兴趣为抓手,盘活社区超过2千平方米的配套服务用房,通过社团形式为“湾民”打造良好的兴趣营地与学习空间。更重要的是,社区不干预各社团的具体运行管理,只负责监督。

“只有不断问需于居民,问计于居民,开展思想众筹,才能解决实际问题。”闫超表示,青棠湾“湾民”都是高科技企业员工,平时工作忙,不在“天上飞”,就在“地上跑”,很难做到面对面交流。为此,社区只有通过不断深化人才服务理念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湾民”需求。通过实践探索,青棠湾社区初步形成了“基础治理+‘合伙人’项目+青企联动”三项湾要服务措施叠加的治理格局。

除了日常的社区治理,社区还打造了“线上居委会”,通过优化完善社区微信服务号,延伸了基础治理工作的触角,让“湾民”的问题在线上就能找到答案。

目前青企联动也是青棠湾社区正在尝试推进的一项措施,社区通过与“湾民”所在企业之间的合作,将社区文化活动带到“湾民”所在的企业,丰富“湾民”生活,同时也引进企业部分资源,壮大社区治理力量,从而实现双赢。

“只有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才能在青棠湾社区画好最大同心圆。”交流中,闫超感受颇深地表示,现如今青棠湾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宽松氛围,离不开西北旺镇党委政府鼓励社区去探索和尝试。

据了解,在青棠湾社区治理实践探索中,西北旺镇党委政府履行社区治理主导职责,加强政策支持、财力物力保障和能力建设指导。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通过不断加强社区治理和人才服务能力,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并修订《西北旺镇社区公益事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简化资金申请流程,为青棠湾社区创新社区治理提供多方位保障,同时分别面向党组织书记、社工和新入职人员开展不同培训,提升社区工作者能力素质,激发社区治理的内生力。

服务“迭代”居民共建“幸福湾”

不管是“湾民”还是志愿者,“迭代”在青棠湾社区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社区工作人员和“湾民”一起在创新中探索社区治理的“青棠湾实践”,8月10日上线的“云上青棠湾”小程序2.0版本就是社区治理的重要成果之一。

“云上青棠湾”小程序2.0版本的“项目总监”是第一批“入湾”、被大家亲切称为“大头”的张学松。他在联想公司负责服务流程优化工作,借着这项经验,他负责起了小程序开发的统筹。

“我是‘云上青棠湾’小程序1.0版本的使用者,当时小程序正流行,作为社区信息分享和二手交易的主要平台,‘云上青棠湾’一上线便得到了‘湾民’广泛青睐,但随着开发者们陆续搬离青棠湾,小程序停摆了,‘湾民’失去了二手交易的主阵地。”倍感遗憾的张学松于今年年初找到闫超,正好闫超也有意把小程序重启,俩人一拍即合。社区提供开发场地、主体认证等软硬件支持及总体把关,张学松负责具体张罗,很快,一支由18名核心开发成员组成的研发团队成立了。

“与1.0版本相比,2.0版本实现了代码共享,每位开发人员负责的模块都能被其他开发人员访问到,这样即使有人员变动,也不会影响小程序的正常运行。”张学松说,“小程序的开发也是社区发起的一项志愿服务项目,现在每位开发者都成了志愿者。”

“科技赋能是我们社区治理的一个重要体现,让更多的治理思路、创新模式在这里得到尝试。”闫超表示,依托“大家商量着办”议事协商机制,完全由“湾民”自主研发的小程序成为了社区微信公众号的有效补充,其将“二手交易”设为主要模块之一,更贴近“湾民”的实际需求,也更具青棠湾社区特色。

下一步,青棠湾社区将继续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路径,切实把人才服务工作做好;研究制定“开放性”的居民公约,推动“合伙人”项目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运行;升级青企联动项目;构建完善15分钟生活圈……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让社区治理更规范、管理更高效、服务更暖心,让“湾民”们在“幸福湾”里奏响和美睦邻最强音。

打造居民“幸福湾”激活人才“动力源”

青棠湾社区里,烟火气与青春、梦想、激情并存。青棠湾作为年轻态的人才社区,积极担当引才留才功能使命,探索新型社区治理路径,打造“幸福湾”,筑牢“凤凰巢”,帮助人才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助力释放人才动能。

青棠湾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自身特色、创新服务模式,秉持“社区搭台、居民参与、联建联创”的治理思路与原则,以社区“公转”带动居民“自转”,从“0到1”闯出一条新型社区治理路径,形成生动的青棠湾治理实践。

基础工作内联外延、扎实有效,“合伙人”项目匹配需求、自我造血,青企联动创意共建、促进共赢。青棠湾社区以建优人才栖息地回应居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待,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生活共同体,构建社区与居民“双向奔赴”“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正如北京市团校副校长韦平伟所言,“我们把工作的对象变成了和我们一起工作的对象。”青棠湾社区这种把“我”变成“我们”的治理思路,壮大了社区治理主体与力量,提升了治理效能与水平,更好撬动和激发人才第一资源力量。

青棠湾社区通过打造特色治理模式不断创新居住服务,给人才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对让人才安心工作、让企业留住人才,都有很大的帮助。青棠是合欢花别称,寓意和睦、团结。这个年轻的人才社区正在海淀的沃土上以“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姿态蓬勃成长,又以源源不断的科技人才动力助力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