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海淀区委老干部局、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海淀区老干部活动中心举办“情系中关村”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情系中关村”访谈第一期。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创新的相关精神,落实《海淀区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要求,持续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为传承和弘扬中关村创新精神发挥积极作用。

海淀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毕淑琴出席会议并致辞。她表示,此次活动以“创新精神续传承,扬帆奋进正当时”为主题,旨在通过老干部的视角回顾中关村发展的辉煌历程,感受科技力量对国家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并引导老干部们继续关注中关村的发展,加强对“中关村创新精神”内涵的理解和宣传。

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区政协原副主席刘恪宣布“情系中关村”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在赠书环节,多位嘉宾将《中关村的故事》《北京·中关村民营科技大事记》等书籍赠送给区委老干部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代表,希望他们能够以书为友、以书为伴,夯实理论基础、立足本职、勇担使命、矢志创新。

活动现场详细介绍了“情系中关村”系列活动的方案和访谈情况。该系列活动将以“温故知新、记忆犹新、革故鼎新、新潮澎湃、薪火相传”的“五新”为主线,形式新颖有趣,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情系中关村”访谈由区委老干部局与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合作,通过多场访谈深入探寻和提炼中关村创新精神的核心,记录历史,共话未来。

在首期访谈中,区离休干部尹世昌、老企业家代表戴焕忠、高科技企业创始人代表孙育宁和游世学结合自身经历,生动诠释了中关村创新精神的内涵。尹世昌作为一名在中关村生活了几十年的“地道中关村人”,用收藏品追忆中关村的发展历程,希望以这些收藏物品为媒介,让中关村创新精神得到更好的发扬和传承。戴焕忠作为中关村第一代创业者,分享了自己创业时的艰辛和坚持,表示将继续为中关村的科技企业发展助力赋能。孙育宁和游世学则分别谈到了高科技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以及中关村精神对他们创业道路的深远影响。

据介绍,海淀区委老干部局将以“情系中关村”系列活动为契机,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发挥独有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传承和发扬中关村创新精神,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贡献“海霞力量”。

尹世昌深情回顾了中关村的发展历程,并重点讲述了自己将全部藏品捐献给中关村村史馆的经过。尹老表示,他生于1931年11月,如今已是93岁高龄。他亲眼见证了中关村由一条普通街道逐步发展成为电子一条街的历程,这里曾是电子产品集散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中关村科技园区。尹老感慨地说:“中关村几十年的巨变,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作为海淀的一份子,尹老心中满是自豪与热爱。虽非科技精英或创新巨匠,他却以独有的方式,深深镌刻在中关村的历史篇章中。《海淀报》曾把尹老比作“中关村的保管员”,多年来,他如寻宝般搜集着一切带有“中关村”印记的物件,无论是餐厅的招牌,还是其他任何与中关村有关的点滴,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尹老用这些珍贵的收藏,细细勾勒着中关村的历史风貌,追忆着这里的科技文化与创新人才的辉煌岁月。尹老表示:“我虽然不是创造者或制作者,但作为一个收集者,我愿意把这些年收集来的东西捐给中关村村史馆,让它们成为研究中关村历史的宝贵资料。这样,我也算对得起‘保管员’这个称号了。”他的这一举动无疑为中关村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海淀区委老干部局宣传科科长钟娅斌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丰富中关村创新精神的时代内涵,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为了更好地回顾中关村发展的光辉历程,发挥离退休干部的独特优势,海淀区委老干部局以“情系中关村”为主题,开展了“五新”系列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以老干部们的视角讲好中关村故事,传承中关村创新精神,展现海淀力量。

此次“情系中关村”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关村的离退休干部提供了一个回顾历史、传承精神的平台,也为广大年轻干部和科技企业树立了榜样和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