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淀区中关村中学汪德昭书院为初二年级同学们策划并组织了“探秘俄艺,拥抱绿意”研学实践课程。这是书院积极开发“行走的课堂”,致力于为学生们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科技人文综合素养,激发爱国情怀,并深化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研学第一站是国家植物园。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前往国家植物园的路上,为这次研学之旅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期待。在国家植物园南园的植物温室里,学生们在中科院植物所李青为和王孜宇两位博士的讲解下,开启了一场关于植物生命的探索之旅。
“这是王莲,它属于睡莲科,成熟后叶子直径可达3米,能托起一个7岁的孩子!”李青为博士的讲解,引来学生们一阵惊叹。从热带雨林区的奇花异草,到沙漠植物区的坚韧生命,学生们不仅学习了植物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更深刻理解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一颗颗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午餐时刻,一行人在俄罗斯风味餐厅体验了地道的俄式风味盛宴。服务人员特别为小客人们讲解菜肴的名称和特色,来自异域的美食,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味蕾,更是让孩子们对俄罗斯的地理气候以及饮食文化有了深入了解。在品尝美食的同时,学生们也上了一节生动的国际理解课程,进一步拓宽了大家的国际视野。
随后,学生们带着对艺术的向往,走进了首都博物馆。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也是“中俄文化年”。首都博物馆展出了“俄罗斯的心灵——俄罗斯国立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绘画作品展”。
跟随讲解,学生们从“风景的交响”“心灵的面孔”“致美的生活”“历史的印记”四个单元,深入了解了俄罗斯的自然景观、城市风貌、文化名人、文化背景等内容。学生们在艺术的海洋中遨游,不仅提升了审美能力,也了解了画家的创作时代背景和个人心路历程,更激发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研学之旅的尾声,学生们亲手制作了代表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套娃。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小心翼翼地描线、上色,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对文化和艺术的尊重与热爱。看着自己手中一个个套娃逐渐成形,那份喜悦与成就感难以言表。学生殷楚娟说:“这次制作经历,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文化传递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