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商品九成新,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近日,在海淀区苏家坨镇稻香湖社区,“小市场大体验”青少年跳蚤市场热闹开市。小摊主们卖力吆喝,向过往居民推荐自己的商品。玩具、文具、书籍、小饰品等在摊位上静静等候新主人。
小买家与小摊主互相讨价还价,社区工作者来回穿梭,维持秩序。稻香湖社区党委书记王岩看着大家其乐融融的样子,心里十分欣慰。社区党委以“大家商量着办”工作机制为基础,归纳总结出“集、议、办、督”四步工作法,显著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变“劝”为“听”了解居民心中所想
稻香湖社区是苏家坨镇的首批回迁房社区,大部分居民是原农村拆迁安置户,人搬上楼了,生活习惯没及时“上楼”,堆物堆料情况时有发生。以前,社区工作人员直接上门劝说,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强调楼道畅通的重要性,但效果不理想。后来转变工作方法,变“劝”为“听”,先了解核心诉求和潜在动因,识别核心矛盾所在,再精准出击,解决问题。
居民王先生向社区反映,邻居在楼道堆放了大量家具,堵塞了楼道,影响自己和家人出行。社区工作人员得知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询问王先生的邻居李女士堆放原因。李女士表示,自己家中正在粉刷墙壁,没有合适的地方存放家具,只能放在楼道里。社区工作人员为李女士找了一间闲置的库房,暂时存放家具,并联系物业派货车运送。不到一天时间,楼道便恢复整洁。两家人在社区工作人员的调解下握手言和。
变“听”为“说”各类群体广泛讨论
除了堆物堆料,满墙的小广告、生锈的扶手、凌乱的网线都影响了楼道环境整洁美观。稻香湖社区为此多次召开“社区环境治理”议事协商会,变“听”为“说”,邀请楼门长、党员、志愿者等,共同商议解决之道。大家畅所欲言,表达对楼道环境现状的不满和对整洁家园的期待,并就问题根源、清理措施及常态长效监管方式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研究。
会后,社区与物业联合开展“清理堆物堆料”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楼门长、党员、志愿者起带头作用,引导左邻右舍清理自家堆物堆料,自觉保持楼道畅通。社区党委评选出治理效果最好的楼门,优先对其进行维修改造,进一步美化楼道环境。
随后,社区再次召集各方代表召开议事会,商讨升级楼门相关事项。代表们建议设计文化墙,墙上体现社区工作理念、宣传特色活动、展示“五彩志愿队”风采……社区与物业分析了这些想法的可行性,最终与代表们共同通过了改造方案。
待升级完毕,文化墙上呈现了垃圾分类、绿色生活等环保理念,还有志愿服务、文体活动的精彩瞬间,居民们对此赞不绝口。文化墙为尚未改造的楼门起了示范激励作用,其他楼门的居民积极维护楼道环境,为本楼门争取升级改造的机会;已改造的楼门,环境更加整洁,引导居民爱惜居住环境,形成良性互动,帮助居民提高环保消防意识。
变“说”为“干”多元主体共同治理
稻香湖社区体量较大,为给居民提供更周到的服务,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协调委员会作用,联合多家共建单位,解决居民日常烦恼。如社区工作人员接到居民反映,19号楼前路面不平整,孩子摔倒受伤,下雨天还容易积水,希望能修缮路面。社区第一时间与物业一同前往问题点位查看,随后便组织物管会、居民代表、楼门长及反映人开会研讨维修事宜。大家各抒己见,表达真实诉求。社区收集各方建议,制定施工方案,并要求各相关单位在施工期间积极配合,向居民做好解释工作。
施工之前,社区利用线上线下宣传途径告知居民施工位置、时间等信息。施工期间,社区派专人值守,劝离靠近的居民,同时拍摄施工过程,发到居民群里,实时反馈进展。附近居民对社区的高效服务表示满意,也对施工产生的影响出行等问题表示理解。
变“被动”为“主动”跟踪问效持续监督
稻香湖社区中很多老年居民还保留着种菜习惯。每年春夏季节,种菜居民浇灌农家肥,导致环境脏乱。为破解圈地种菜难题,社区联手多家共建单位开展“千花百树进社区”种植活动,清除蔬菜,种植花卉,“以绿换绿”恢复社区绿地。
为巩固工作成果,社区工作人员加大走访力度,持续跟踪监督,严防种菜现象反复,同时积极宣传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转变居民观念。在后续跟进过程中,工作人员询问居民是否有其他困难或问题,变“被动”为“主动”,在居民投诉之前就采取行动。
工作人员在与一位居民聊天时得知,垃圾桶站的位置离该居民家的窗户太近,每天清运垃圾时很吵,而且开放式的垃圾桶出现满溢、异味等情况,希望社区尽快处理。社区立即响应,将所有桶站改为封闭式,将几处靠近居民楼的桶站移至主路边。
可为图省事,个别居民还在原处放置垃圾,整洁的路面上出现垃圾堆放问题,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和美观。
针对这一情况,社区多管齐下,与物业沟通增加清运频率;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公众号、微信群等线上渠道发布垃圾分类知识,线下积极走访周边居民,上门宣传环保知识,赠送垃圾袋;加派人员值守,劝导不文明行为的居民。目前,不规范投放现象有明显改善,社区工作人员每天走访宣传,帮助居民筑牢环保意识,培养责任感,共同维护家园环境。
稻香湖社区自推行“四步工作法”以来,社区治理工作逐渐走向成熟规范,2023年接诉即办案件量较上一年减少了约一半;2024年社区彻底解决了圈地种菜难题,居民自觉爱护辖区的花草树木。
王岩表示,解决社区中的某一个问题不能使得社区工作产生质的变化,但每一项工作都代表了社区党委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所有社区工作者在与居民沟通时都会多问一句,是否有诉求或问题,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自然就能获得信任,进而顺利开展更多建设工作,提高居民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