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海淀区新质生产力发展要素最密集、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上地街道既是全国首个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诞生地,还是海淀科技创新的巨型孵化器,更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量子科技等高精尖产业的集聚地,肩负着打造新质生产力高地的重要使命。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青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在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中发挥青年力量?今年,上地街道创新创立“上地青年新质说”宣讲品牌,发动地区青年以青春之声共述中国故事,以新质之名培塑青年之魂,探索用“科技+文化”的方式擦亮新时代文明实践底色,用科技之质点亮文明实践“新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培育新质品牌 用青年声音讲好创新理论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为了吸引和激励新生代青年关注文明实践,学习新思想新理论,近年来,上地街道积极探索“青年TALK”方式,用青年喜欢和热衷的活动促进思想理论的学习。结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要求,为从不同角度思考、解读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命题,今年4月,上地街道坚持创新驱动,充分利用上地区位特点、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等优势,注重科技与文化互促融合,将“上地青年说”提级赋能,探索培育“上地青年新质说”品牌,集汇域内优秀青年组成“上地青年新质说”宣讲团,以产业、科技、创新等为切入点,生动阐释“新质生产力”“高品质海淀”的感悟故事,通过青年人的视角和声音,深入探讨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青年人的创新活力和担当精神,以青春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增添活力。

“以公益为纽带,共商共治共建共享,将新质生产力更好地应用在社区,赋能给家庭……”宣讲中,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新项目部副总监侯酝以《因地制宜向“新”而行》为题,带领大家思考如何发挥科技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汉字走出计算机,推动印刷业数字化转型……”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解君杰讲述《从告别铅与火到拥抱数智化》的变革历程,回顾印刷行业的历史变迁,分享数字化、智能化如何重塑文化产业,开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篇章。

在已经举办的三期“文明海淀高质量发展”上地青年新质说宣讲活动中,来自科大讯飞、时代光华、千方科技、贝壳集团、中关村软件园、北京数字谷集团、远江盛邦、眼神科技、北大方正、广联达、钧天航宇、达美盛软件、四方继保、上地国际人才会客厅等企业、单位的十七名宣讲嘉宾以开放麦的形式,讲述“新质生产力”与“文明海淀高质量发展”的感悟与故事,对话青春,畅谈“新质”。文明实践专家观察团成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东超,中央新影集团《文明风盛新时代》纪录片导演陈爽、北京市社科院比较文明研究基地副研究员简彪,《中国志愿》新媒体部主任张棋宣、中国人才研究会青年人才专委会副秘书长黄悌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并对宣讲内容进行点评指导。

为进一步丰富理论宣讲形式,上地街道不断更新技术、形式、理念,充分发挥科技优势,联合地区企业北京时代光华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科技志愿服务队打造“上地青年新质说”宣讲团AI数字人形象。AI数字人以宣讲员身份,带领听众沉浸式体验“新质说”小课堂,生动解读新质生产力深刻内涵,帮助地区群众全面认识理解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命题,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从“新”出发,向“新”而行。“上地青年新质说”宣讲团,从青年的角度思考、解读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命题,传递践行新质生产力、服务新质生产力、贡献新质生产力的精神面貌,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上地新质力量。“上地青年新质说”宣讲活动,旨在强化理论宣讲创新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融合、科技产业创新与弘扬工匠精神的融合、青春健康活力与文明志愿服务的融合。展现园区型街道区域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向上向善向新向质、追求美好生活的炽热实践。在今年11月的海淀区文化建设大会上,上地街道“上地青年新质说”被评为海淀区十大优秀宣讲品牌。

“以青春践行使命,以奋斗诠释担当。”上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龚飞介绍,“上地青年新质说”用青年喜欢和热衷的活动促进思想理论的学习,吸引和激励新生代青年关注文明实践,引导青年“一边学习、一边领悟、一边应用”。希望能通过青年人的视角和声音,深入探讨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青年人的创新活力和担当精神,以青春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建设特色阵地 使理论宣讲传播深入基层

近年来,在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下,上地街道不断创新思路,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平台作用,建立“五位一体、社企融合”机制,将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紧密融合,有效凝聚了地区力量,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和企业创新内涵日益提升。今年11月,上地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被评为北京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阵地。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宣讲阵地就筑牢在哪里。自上地青年新质说宣讲团成立以来,上地街道致力于推动宣讲活动向下延伸,创新“定点+流动”宣讲模式,探索形成“宣讲团成员集中讲,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合伙人深入园区、企业、社区讲,居民志愿者自发讲”的宣讲体系,向广大群众宣讲创新理论、传递青年声音,讲述地区发展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引领带动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讲工作从夯实基础到提质增效转变,“1+13+N”即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主,13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辅,多个地区文明实践基地为补充的宣讲矩阵正在逐步形成。

走进园区、走进楼宇、走进企业、走进社区,随着上地青年新质说宣讲阵地的逐步延伸,宣传宣讲从“一时一地”慢慢拓展为“随时随地”,一场场“微宣讲”正不时上演。“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促进全民阅读经典,提升文化自信,是我们所有中华儿女的使命担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美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宣讲团成员、体育大学颐清园社区志愿者徐鹏在清河之洲的一场活动中带领游客诵读经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号召大家都做中华文化的信仰者、践行者、传播者与创造者。青年志愿者们走进紫成嘉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向青少年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和含义,引导社区青少年准确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一支30余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合伙人参访团走进地区企业科大讯飞,在调研中体悟科技赋能数字经济的时代意义,围绕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与时代青年、新质生产力与科技人才等主题与企业开展学习交流。

上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龚飞介绍,上地街道深入挖掘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发展动力,成立“上地青年新质说”宣讲团,集结科技园区的有志青年,共同探讨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群众听得懂、坐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话语,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清楚、说明白,使理论宣传阐释更接地气、更聚人气,以示范带动作用把“被动式”宣讲变成“主动式”参与,为地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增添新动能。

坚持实践导向 让文明风尚培育浸润人心

学习新质,理解新质,讲好新质。推进新质宣讲在地区走深走实的过程中,上地街道积极探索“理论宣讲+文明实践”相融合模式。宣讲团成员、文明实践创新合伙人、地区企业青年代表等先后走进联想未来中心、数字谷科技展厅、千方科技集团展厅,深入了解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前沿动态,切身体会前沿技术在推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加深对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感受,从不同维度思考新质生产力实质内涵,在参与中感受理论的魅力,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

在路口,他们是文明交通的引导员;在社区,他们是绿色生活的倡导者;在企业,他们是创新理论的讲述者……德不孤,必有邻。在宣讲团成员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地区企业、高校、社区的有志青年加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队伍中,在志愿服务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驰而不息探索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从基础抓起,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水平,代表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底层积淀。“十几年后你们将是现代科技和历史文化的传承者,也许今天的期许会让明天的你成为最好的接棒人。”一次文明实践活动中,宣讲团成员、中关村英睿大信息产业人力资源服务联盟王洁颖向青少年发出号召,鼓励青少年加入到探索“新质”的队伍中。

“太阳能板将捕捉的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电能供给微型电机,转化为机械能,从而推动小车运转……”上地西里社区“雏鹰俱乐部”带领青少年们在手工活动中学习新能源知识,激发他们对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热情。上地科技园社区“聚同乐”科普系列活动,带领青少年探索浩瀚无垠的宇宙,了解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通过动手组装“天宫一号”培养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上地街道文明实践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创新型人才的涌现提供沃土。

“新的起点上,深耕新质生产力,擘画新蓝图,奋进开新局,增添新土壤。”上地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春明表示,“在感受强劲创新脉动的同时,上地街道将继续加强理论创新与文明实践融合发展,发挥好区域科技资源和人才智力优势,积极引导地区科技企业青年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打好文明与实践‘组合拳’,以实际行动传播文明新风,以青春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奋力书写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上地新篇章,为建设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贡献上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