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淀区紫竹院街道高度重视校地合作,持续开展《‘海·青’社区服务行动计划》系列活动,探索社区治理路径,共建美好家园。近日,“校地合作志愿同行”赋能社区主题活动在紫竹院街道市民活动中心举办。海淀区社会工作部、清华大学、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有关负责同志,北京市星级志愿者代表、海淀区紫竹院街道优秀志愿者代表等地区单位共计1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校地合作 志愿同行

走进紫竹院街道市民活动大厅,映入眼帘的是“校地合作志愿同行”打卡留言展台,大家在兴高采烈地签到、留言、写下祝福。活动现场介绍了《‘海·青’社区服务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重要意义和重要任务。紫竹院街道车道沟南里社区等多个社区与清华大学、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进一步深化共建合作,并留下金色印记纪念。现场还为“书香紫竹”志愿服务队、“畅和院儿”志愿服务队、“三虎桥书舍”志愿服务队、“益企普法”志愿服务队等《“海·青”社区服务行动计划》服务队授旗,为下一步社区治理工作扎实队伍建设。

活动表彰了紫竹院街道2024年“社区优秀志愿服务队”“社区优秀志愿者”,紫竹院街道“书香紫竹”优秀志愿者刁军玲,讲述了她与“紫竹书友会”的志愿服务故事。“红石榴会客厅”优秀志愿者、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史奥晶讲述了她与“红石榴”的故事:“让我们像石榴籽儿一样团结在一起,希望更多的人来参观海淀区首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红石榴会客厅’做客,感受多彩紫竹韵、共叙民族团结情。”

文化赋能 焕新启航

紫竹院街道具有“一河·一院·一馆·八遗产·八校·八所·三团·五高端”等丰富地区资源。其中,辖区单位国家图书馆具有丰富的文创产品,本次“社区赋能”关爱志愿者日活动,大家一起体验了国图文创接“福”活动,紫竹院街道优秀志愿者、书法家,向大家生动的讲述了“汉字里的国学”——“福”从哪里来。身着清华紫、志愿蓝、青春绿、中国红等各种志愿者服装的志愿者们,在文创互动活动中感受“福”的多种书法字体,互写明信片祝福,座谈分享,参观交流,文化赋能、双向奔赴。

“街道会持续号召校地企多元共治,落实好海淀区紫竹院街道《‘海·青’社区服务行动计划》系列活动,加强校地合作,与地区单位联动为高校志愿者提供实践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开阔事业眼界。让高校志愿者们走进辖区内多个社区,深度参与社区治理,奉献青春智慧,贡献志愿力量,赋能社区治理、共建美好家园。”紫竹院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马秀丽说道。

据了解,《‘海·青’社区服务行动计划》源于2023年海淀区与清华大学的“海·清”社区服务行动计划的试点探索,在2024年不断延展、全新升级、全面拓展。从清华的“清”到青年的“青”,“海·青”社区服务行动计划2.0焕新启航,主要包含“弘扬红色海青,传承红色基因;聚力科技海青,激发创新活力;践行人文海青,提升文明素养;同创合和海青,共促邻里守望;优化志愿海青,传递社会正能量”五大板块、15项具体任务。以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为牵引,以“红色、科技、人文、合和、志愿”五大理念为核心,坚持党建引领,健全校地联系机制,将人才培养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通过校地“双向奔赴”“双向赋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的空间和阵地,进一步推进海淀区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