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刚过的早晨,海淀区北洼路的路灯下,快递员邵全的电动车碾过结霜的路面。京东站点铁门拉开的刹那,暖黄的灯光洒在他的脸上。

传送带旁,邵全左手持扫码枪“嘀嘀”作响,右手将快件按配送动线分区:易碎品小心归拢至一旁,药品件贴上醒目的“急”字标签……当电动三轮车被码成一座颤巍巍的“快递堡垒”时,天已经全亮,邵全抹了把额头的汗珠,跨上三轮车开始了一天的派送。

“云上哨所”护航快递安全

“送错件别慌,群里喊一声!”这是邵全建立的快递小哥互助群里最常见的一句话。2023年,邵全发现因地址模糊等原因送错快递的情况偶有发生,热心居民想归还却找不到快递的主人。于是,邵全牵头组建了一个快递小哥互助群,方便大家互通信息,顺丰、中通、圆通、申通等多家快递企业的快递员纷纷加入进来,搭建起错件追溯的即时响应平台。

这个快递小哥互助群,已成为北洼路附近快递员自己的“数字驿站”。去年中秋夜王女士的月饼礼盒误投相邻单元,20分钟完成“包裹救援”;一位老人错填地址的降压药,通过群内消息共享及时转送……这个由100余名快递员组成的“云上哨所”,累计追回误送快递价值逾万元。

“每个快递背后都有牵挂它的人。有了这个群,大家互相帮助,效率提高了,客户也更满意了。”邵全的手机页面上方实时滚动着群消息,错件照片与位置信息如同古丝绸之路的烽火,在现代社区的物流版图上传递着浓浓温情。

快递路上的“有心人”

在送快递的路上,邵全是一个热心肠。

去年一场秋雨后,科源大厦东侧的一段土路因暴雨冲刷变得坑坑洼洼,快递在三轮车里颠簸。邵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注意到路边因铺设天然气管道翻出的土堆,便与物业协商,借来工具,将松散的沙土装进印着“京东物流”的6个防水袋,和物业老刘配合着填平了泥坑。铁锹铲土的沙沙声和夯土的咚咚声,引来不少路人驻足。

他的举动被居民拍下并上传到网络,引发广泛关注。几周后,街道将这条小路铺上了沥青。“虽然当时耽误了一点送件时间,但路人和快递的安全更重要,也算是做了件好事。”邵全说。

去年12月的一天,已是晚上7点多,邵全的电动三轮车里还有几件快递没有送完。在三轮车灯照耀下,一部躺在小区路上的手机映入他的眼帘,邵全连忙下车捡起,并在原地等待。“手机可能不值多少钱,但里面的信息很重要,丢了会很麻烦。”邵全回忆道。在寒风中等待了半小时,迟迟不见有人来寻找,邵全无意间发现这部手机没有设置密码,于是用手机拨通了自己的号码,发现失主是之前收过快递的丁大叔。

第二天,丁大叔的老伴特意录制了一段感谢视频,并掏出200元作为酬谢,邵全婉拒了。“真的没有什么,都是举手之劳。”丁大叔和老伴感动不已,邀请邵全到家里吃饭,但他笑着摆摆手,继续驾驶着满载百余件快递的车辆送件。

“小邵送的不只是包裹,他把温暖‘快递’到了千家万户。”丁大叔的老伴在视频里说。

春联里的温情

独居老人也是邵全的牵挂。去年腊月二十八晚,邵全送完最后一单快递,径直来到颜阿姨家。颜阿姨已在门口等候,手里拿着一副崭新的春联。

“小邵,春联我都准备好了,真是多亏你了。”颜阿姨笑着招呼他进门。邵全熟练地搬来凳子,踩上去将旧春联撕下,又将新春联整齐地贴在门框两侧,这是他第三年为老人贴春联了。贴好后,颜阿姨拉着他的手,非要留他吃饭,邵全摆摆手:“阿姨,我还得回站点交件呢,改天再来看您!”

“颜阿姨的老伴前几年去世了,孩子也不在身边,一个人挺不容易的。平常有什么事找我帮忙,我都会尽力去做。”邵全说。

这个在北京送了7年快递的河南汉子,工装袖口磨出的毛边里浸着风霜。连续三年除夕夜,他的车筐里除了待派的快递,总静静地躺着居民塞的饺子、糖果和苹果,这些细微却深情的馈赠,是邵全与居民之间无声的情感交流,是他们彼此间温暖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