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海淀区中关村村史馆在众人的期盼中迎来了升级后的首秀。历经半年精心改造,它正式开启周末常态化开放模式。一系列令人惊艳的新亮点瞬间点燃了居民们的热情,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踏上一场“科技+文化”的奇妙旅程。

这座承载着中关村70年发展记忆的社区博物馆,如今宛如一台神奇的“时空穿梭机”。踏入全新打造的《中关村历史展》,仿佛踏入了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科技长廊。在这里,老式晶体管与最新AI芯片跨越时空,静静“同台对话”。它们不仅仅是物件的陈列,更是中关村科技发展历程的无声诉说者。动态沙盘区域更是吸睛无数,通过精妙的模型与光影技术,生动还原了“电子一条街”逐步蜕变成为如今“科创宇宙中心”的传奇历程。

77岁的王老先生站在展品前,眼中满是回忆。他指着1984年四通公司的第一台中文打印机,感慨万分:“当年啊,我们蹬着三轮给科学院送货,风里来雨里去,哪能想到现在的日子。你看,现在的年轻人,戴上MR眼镜就能‘登月’,科技带来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让人不敢相信。”

展馆中最让小朋友们欢呼雀跃的,当属全新增设的MR太空体验区。一进入这里,仿佛踏入了另一个神秘的宇宙空间。9岁的李萌萌戴上混合现实眼镜的那一刻,瞬间变身成为了一名“航天员”。在虚拟指挥官的专业指引下,她有模有样地完成着月球采样任务。当体验结束时,她的小脸上满是兴奋,拉着爸爸的手直嚷着要“二刷”,“原来玉兔号是这样工作的!太好玩啦,我还想再去看看。”

这个独具创意的太空探索体验项目是中关村街道携手辖区内科技企业量身定制、联合开发而成,并且在周末免费向公众开放,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宇宙奥秘的探索之门。除了丰富的展览内容,中关村村史馆还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观众体验。展馆内设有完善的导览系统和互动设施,方便参观者自主探索和学习。同时,村史馆还定期举办各类科普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为公众提供了更多了解科技、感受文化的机会。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村史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为推动科技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关村村史馆负责人张奕介绍:“我们打造村史馆,绝不仅仅是为了记录历史,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里启发大家去创造未来。作为一家以创新精神为内核的博物馆,中关村村史馆正在尝试将MR技术与现有展陈相结合,增加参观者沉浸式、互动式的观展体验。例如,我们以太空探索为主题的MR沉浸展,巧妙运用前沿的MR技术,将我国十八大以来在深空探测领域取得的诸多重大科技成果,以沉浸感十足、互动性强、智能化的全新体验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我们不仅让科技成果‘活’了起来,还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轻松掌握科普知识,深刻感受科技的无穷魅力。”

中关村村史馆作为海淀区“博物馆进社区”的示范典范,在周末开放首日便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带着孩子从昌平远道而来的张女士赞不绝口,她的评价正是对这份魅力的最佳注解——“孩子们在玩乐中铭记科学家的故事,比课本上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如今,中关村村史馆已成为市民周末休闲放松、学习新知、探索未知的热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