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一枚刻有“爱心拐杖”的朱红印章,被郑重地交到海淀区马连洼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马龙虎手中。这枚印章出自辖区天秀花园社区78岁独居老人阮仁忠之手,是他为感谢街道“爱心拐杖”便民专送项目暨“云端老年食堂”的暖心服务,精心设计篆刻的礼物。

“两年多来,他们风雨无阻地送餐上门,这份情谊比饭菜更暖人心。”阮大爷感慨地说。这份饱含深情的礼物,为这个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慈善榜·年度慈善项目”的为老服务品牌,又增添了一段温暖的故事。

“舌尖难题”化作“幸福暖流”

2022年,马连洼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在调研时发现,天秀花园社区军休所里有200多户75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大多面临“吃饭难”的问题:子女不在身边,行动不便,对餐食品质还有较高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街道创新推出“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掏一点”的助餐模式,联合北京御苑福膳餐厅等优质餐饮企业,为老人定制营养均衡的套餐。同时,动员15名外卖骑手组建“游骑侠”服务队,为老人提供免费的“送餐到家+平安守护”服务。从此,“爱心拐杖”也成为了这项专属服务的标志一直延续至今。

阮大爷的桌上放着一份菜单,青椒肉丝、香菇烧鸡片、醋溜木须肉等菜品荤素搭配合理,餐费仅二十多元。阮大爷赞不绝口:“不用下楼就能吃上热乎饭,味道好还实惠!”他的话道出了200多位受益老人的心声。

项目运行两年多来,送餐量已突破1.5万单,服务覆盖13个社区。在送餐过程中,还衍生出了“平安守护”机制——骑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会及时上报社区,成功帮助多位老人化解突发健康危机。

印章背后的双向奔赴

“我一直热爱篆刻,这次特意选了寿山石,把‘爱心’二字融合在一起,寓意着政府的关怀和新就业群体的爱心汇聚。”阮大爷说起创作印章的初衷,不禁眼眶湿润。作为项目的首批受益者,他不仅每天都能准时收到热气腾腾的饭菜,还和骑手孙德旺、订餐专员孙明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这份温暖同样在“游骑侠”群体中传递。街道通过“订单补贴+暖心驿站”的方式,提升骑手的获得感。街道党群中心在辖区设立了多个暖心驿站,为骑手们提供了歇脚的“加油站”。骑手队长孙德旺表示:“以前送外卖只是为了生计,现在每次送餐听到老人说‘谢谢’,感觉自己就像他们的家人一样。”

“智慧助餐”服务再升级

马连洼街道党群中心副主任胡玉萌介绍,街道将进一步深化“爱心拐杖”项目暨“云端老年食堂”建设。一方面,完善和拓宽线上订餐渠道,计划开通订餐直播间,让订餐更加便捷;另一方面,将服务范围拓展至全部20个社区,把“游骑侠”志愿服务队扩充到30人。此外,还将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引入智能穿戴设备监测老人健康数据,让“爱心拐杖”成为智慧养老的新亮点。

这枚承载着深厚情感的印章,将被永久陈列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它见证了政府、企业、新就业群体与居民共同描绘民生幸福画卷的过程,也诠释了“老有所养”的美好愿景——用城市的温暖关怀每一位需要关爱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