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矛盾纠纷的化解直接关系居民生活品质与社区和谐。为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海淀区委政法委创新提出“六联”工作机制,通过“党建联席、力量联动、信息联通、资源联享、转递联治、矛盾联调”,打破部门壁垒,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治理目标。

[联动破难题]

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

近日,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甘家口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报警,称与小区一墙之隔的医院正在进行库房改造,库房由原来的坡顶改成平顶。虽然建筑物整体高度没有变化,但改造部分影响了居民楼低层住户的采光。居民张大爷无奈地说:“我在这一楼住了几十年,以前采光虽说不算特别好,但也还能接受。可现在屋里比以前暗太多了,大白天都得开灯。”

为推动矛盾实质化解,甘家口街道西钓社区党委第一时间联系医院保障部门进行沟通,暂停施工。与此同时,甘家口派出所在综合掌握各类情况后,立即启动“六联”机制,会同甘家口街道相关科室、医院后勤保障部及施工方代表和居民代表一起召开协商议事会,安抚了居民的情绪,认真讨论居民诉求,有效避免了矛盾再次升级。

经过多次积极沟通协商,医院后勤保障部同意修改施工设计方案,将库房高度由原来的7.2米降低至5米,既满足了医院的使用需求,又避免了对居民采光造成影响。在后续社区和派出所的跟进过程中,未收到居民关于遮光问题的反馈。西钓社区和甘家口派出所借助“六联”机制紧密协作,不仅解决了装备库墙体降低等实际问题,还提升了社区治理的整体水平,让居民的获得感和安全感得到了显著增强。

甘家口街道西钓社区党委书记王耀介绍:“‘六联’机制极大地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的成功率,让社区工作更加顺畅和高效,也通过这个多部门的联动机制,能够快速整合各方的资源,形成了工作的合力,真正的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目标。”

据悉,“六联”机制将跨部门、风险高、化解难度大的矛盾纠纷都纳入调解范畴。各派出所依托“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真正形成了工作合力。此外,对于已化解的矛盾纠纷,还会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工作,防止问题反弹。

甘家口派出所副所长王彪感慨道:“过去,基层调解常常面临资源不足、协调困难等问题。如今,‘六联’机制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具体实践,将法律顾问、民调员、志愿者等多元力量联动起来,真正做到了让矛盾就地化解。这种模式显著提升了辖区的治理能力,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也大幅提高。”

[源头治理]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

据了解,不久前,海淀派出所辖区内有一家门店因经营不善倒闭,投资人王先生认为经营人存在诈骗行为。海淀派出所民警在详细了解情况后,初步判断不构成刑事诈骗。为更好地为王先生答疑解惑,派出所立即启动“六联”机制,邀请法律顾问向王先生详细介绍了刑事诈骗、商业欺诈、经济纠纷的区别,最终,王先生与经营人达成和解。

海淀派出所所长张鹏介绍,海淀派出所联合街道和法院,不断完善“街警联动、警法联调”的矛盾化解模式,积极推动源头治理。目前,海淀派出所整合了29名社区民警、32名社区民调员以及32名法律顾问,共同参与辖区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矛盾纠纷化解的成功率和居民满意度。

在“六联”机制的作用下,矛盾纠纷排查发现、转递分流、化解回访、风险防控、融入治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作闭环,让各类矛盾纠纷在这个闭环中得以有效化解。海淀分局人口管理和基层工作大队党支部书记、“六联”工作机制牵动部门负责人王双玮介绍,海淀分局将“六联”机制作为各级“一把手”工程,每周进行专题调度,针对存在的问题定点帮扶。同时,组织派出所积极融入属地基层治理,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预警信号,主动跟进处理,妥善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未来,海淀区将继续深化“六联”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让居民生活在更加和谐、美好的社区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