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床垫能实时监测心率呼吸,弹性架空地面可缓冲摔倒冲击,卫浴门可双向180度开启防止跌倒被困……走进海淀区甘家口街道三里河路9号院的建设部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看到这里的环境焕然一新。作为海淀区首个完成建设的适老化改造公共样板间,该空间通过多项创新设计展现科技温度,彰显出对老年群体生活需求的精准把握。

“这不是简单的装修,而是一场基于科学数据的‘适老革命’。”建设部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站长黄佳说道,“作为海淀区首个建成投用的适老化改造公共样板间,这里从设计之初便依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实验室的精准研究——科研人员模拟老人起坐轨迹、抓握力度甚至步态特征,将海量行为数据转化为每一处设计细节,最终在这个适老化改造公共样板间里融入了100余项适老化创新设计。”

智能化系统:让科技“隐形”融入生活

“适老化改造的核心,是让技术服务于人,而非让人适应技术。”适老化改造样板间设计师马哲雪指着客厅墙角的毫米波雷达介绍道。这个不起眼的小装置,能实时监测老人的心率、呼吸等健康数据,一旦发现异常,系统将自动预警。类似的“隐形科技”遍布全屋:玄关处1米多高的猫眼让坐轮椅的老人轻松查看门外情况;厨房的智能抽油烟机可通过手势操控,烟感设备联动家电自动断电,避免火灾隐患;全屋灯光、音响还能根据情景模式一键切换,从晨起模式到助眠模式,皆由老人语音或按键控制。

在卫浴空间,智能马桶的抗菌座圈可自动加热,离座即冲水;淋浴区的恒温花洒能根据身高调节高度,搭配AI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安全。样板间建设负责人郝学说:“许多老人对复杂操作有抵触心理,因此我们采用‘被动式智能’——灯光随人走动亮起、紧急按钮一键呼救等,尽可能减少他们的学习成本。”

细节关怀:从安全到尊严的全维度守护

样板间内,前来体验的王奶奶正尝试打开厨房吊柜的电动升降篮。“以前够高处的东西得踩凳子,现在按个按钮就行!”她感慨道。类似的人性化设计随处可见:换鞋凳两侧的弧形扶手符合人体工学,助力老人轻松起身;橱柜底部“踢脚抽”用脚轻触即可打开;就连客厅的装饰柜也暗藏玄机——85厘米高的台面实则为隐形扶手,柜上摆放的疗愈植物既能净化空气,又能通过触觉训练提升老人的认知能力。

适老与安全的平衡,体现在每一处改造中。卧室的智能床垫可监测睡眠质量,弹性架空地板能缓冲摔倒冲击;卫生间采用“零高差”地面和双向开启门,防止老人跌倒后被困。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建材均选用无醛环保材料,墙面负氧离子漆可持续净化空气。“我们坚持‘即装即住’理念,健康是适老化的基础。”郝学说道。

据透露,该样板间还可提供居家养老“六助”服务,包括助浴、陪同就医等。未来,将结合老年人反馈,进一步推广个性化适老化评估与改造。“适老化不仅是安装扶手和防滑砖,它是一个涵盖建筑、医疗、心理的系统工程,要让老人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科技与温度并存的养老新空间。”马哲雪说。

从毫米波雷达到隐形扶手,从智能互联到环保选材,海淀区这个样板间用100余项创新设计,深化了“老年友好”的内涵。在这里,科技不再是冰冷的符号,细节亦非简单的功能堆砌,每一处“小心机”背后,都是对老年人生活品质的深切关照。

据悉,年底前,北京市要在上百个街道建设适老化改造样板间,目前已推出首批9个样板间,覆盖了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石景山、昌平、门头沟7个区。其中,海淀、昌平、门头沟的3个样板间已建成,其他样板间将于3月底前全部建成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