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上午,海淀区中关村街道黄庄社区中心花园内人声鼎沸,以“一老一小”为服务核心的公益市集在此热闹开市。黄庄社区党委以党建为引领,依托社区党建品牌“红筑暖阳·智享黄庄”,汇集优质资源进社区,以“大家商量着办”机制为载体,与社区居民和活动参与单位进行线上+线下的充分讨论,征集并梳理意见建议,最终整合多方力量,将“八进社区”服务内容融入活动,打造出覆盖全年龄段的公益行动。本次市集通过助老服务区与青春护苗区两大板块的精准服务,让老年居民在互动中感受“记忆守护”的温暖,让青少年在体验中收获“文化安全”的指引,更让“老有所护、幼有所育”的社区关怀落到了实处。

助老服务区:专业护航+本土支持 织密晚年关怀网

“您看这张图,认知症早期不是简单‘忘事’,而是记不住刚发生的事,比如刚吃过饭就忘了吃的啥……”

在助老服务区的认知健康科普台前,扬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正用“拉家常”的方式讲解知识,几位老人围在展板前认真倾听,不时点头提问。这是市集依托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记忆包裹”项目开展的“携手筑爱 点亮记忆”行动现场,同时活动现场也有黄庄驿站、银龄驿站等四家辖区内养老服务驿站,为老年人送上了“双重关怀大礼包”。

科普环节中,工作人员不仅纠正了“老了就该忘事”的认知误区,更通过“家人案例分享”互动,让现场变成了互助交流平台——画钟测试区里,82岁的李爷爷一笔一划画出钟表后,拿着作品和大家讨论:“指针角度对不对?我家老伴总说我‘糊涂’,回去让她也来试试!”而在非药物干预体验区,拼图桌旁的四位老人分工合作,十分钟拼出完整图案时,掌声和笑声引得路人驻足;手指操环节中,工作人员带着老人们做“捻指叩掌”动作,76岁的王奶奶边做边说:“这个操简单,以后看电视时就能练,还能叫上老姐妹一起!”

除了认知守护,辖区养老资源的“日常关怀”同样贴心。黄庄驿站的工作人员带来养老补贴政策手册,针对“高龄津贴申请条件”“居家护理补贴标准”等问题逐一解答;银龄驿站的康复师在关节训练区铺好防滑垫,手把手教老人做“膝盖绕环”动作,还提醒“上下楼梯别着急,先站稳再迈步”;科源驿站的志愿者向老人发放“居家安全手册”,从“浴室装扶手”到“电线远离热源”,把安全细节讲得明明白白;易享生活的志愿者则忙着帮老人调试智能测血压设备,通过讲解,让参与体验的老人放下了对智能健康设备“用不明白”的顾虑。

青春护苗区:趣味体验+理念浸润 搭建成长护航台

“小朋友们,收到陌生链接时,先看发送者是不是认识的人,再看内容有没有奇怪的图片或文字,不确定就马上找爸妈—这就是‘三秒鉴别法’!”在青春护苗区的专家讲座现场,心理学专家结合“刷短视频遇不良内容”“点击链接遭诈骗”等真实案例,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来讲解网络安全知识。

作为海淀区扫黄打非办公室“护苗·绿书签”活动的社区落地环节,市集用“玩中学”的方式让青少年理解“版权保护”与“网络安全”。“绿书签场景挑战赛”前,孩子们排着队抽取角色卡,抽到“图书管理员”的小朋友要判断“这本漫画是否有暴力内容”,抽到“网络监督员”的则要识别“链接是否为诈骗陷阱”。10岁的小宇刚完成挑战,举着“绿书签小卫士”贴纸说:“原来盗版书有错字,还可能印得模糊伤眼睛,以后我要提醒同学买正版书!”

而在青少年创意作品展区,20余幅“绿色阅读”主题作品更成了“活教材”。手抄报上,漫画人物举着“拒绝盗版”的牌子;书法作品里,“文明上网”四个大字笔力稚嫩却坚定;水彩画中,图书馆的暖光下,孩子们围坐读书的场景格外温馨。“这是我们班同学一起画的,画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了盗版书的危害,现在更明白为什么要保护正版了。”参展的小朋友骄傲地说。

全龄段参与显温度 公益服务常态化在路上

从助老服务区里老人专注的眼神、认真记录的纸笔,到青春护苗区中孩子雀跃的身影、举着贴纸的笑脸,这场“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公益市集不仅让服务“触手可及”,更让社区成了连接情感的纽带。

刘大爷:本来是陪老伴来测脑健康,没想到还能学关节训练,驿站的人还帮我调好了手环,这趟来得太值了!

带着孩子参加活动的家长:孩子在挑战赛里学会了辨别不良信息,还主动说以后要支持正版,这样的活动比单纯说教有用多了。

中关村街道黄庄社区党委书记刘瑞表示,本次市集整合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慈善基金会、养老驿站、扫黄打非部门等多方资源,通过“专业服务+本土适配”“趣味体验+理念传递”的模式,让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都得到了回应。这场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的公益市集,不仅让服务走到了居民身边,更把幸福与安心留在了大家心里。未来,黄庄社区党委将继续开展此类精准化、多元化的公益活动,持续链接优质资源、优化服务形式,让各个年龄段的居民们都能在社区服务中获得常态化关怀,让幸福与安心成为社区生活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