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届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学术活动(IOAI)现场,一群身着蓝马甲的年轻志愿者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或为外国选手指引路线,或用流利的外语解答问题,或在比赛现场维持秩序。当秘鲁队员送上象征友谊的拉美风格的公牛玩偶时,当阿联酋选手用中文说出“谢谢”时,当希腊队员和志愿者一起踢足球时,这些跨越语言与文化的温暖互动,成为了本届活动最动人的风景。

语言之桥:跨越文化的青春使者

“250余名志愿者已完成专业培训,由70余名大学生和180名中学生组成,其中包括8名来自海淀多语联盟的小语种志愿者。”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刘老师介绍。这支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志愿者队伍,用专业与热情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的任禹阳是西班牙语志愿者,全程陪同秘鲁代表队,最令他难忘的是在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当传统印染技艺的非遗传承人用中文讲解时,他临时担任起英语翻译。“看着外国选手亲手体验扎染工艺时惊喜的眼神,我突然理解了什么叫‘文化使者’。”任禹阳说,“这几天下来,大家相处非常愉快,秘鲁队队员很感谢我的帮助,集体送给我一个拉美风格的公牛玩偶。”

“小语种能很快拉近与队员的距离。日常用韩语交流生活和文化问题时,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文化和生活细节。”北京市十一学校国际部2025届毕业生张叔豫分享道。

北京市十一学校的杨简文是日本队随队志愿者,她提到:“我们把英语通知翻译成日语发在专属微信群,日本领队说这让他们有‘家的感觉’。”这种细致入微的服务,让参赛队员感受到东道主的温暖。

专业服务:细节中的海淀温度

“所有志愿者都经过严格培训,包括外事礼仪、跨文化沟通、突发应对……”刘老师说,“他们或许不够成熟,但足够专业,也足够真诚。”

北京师范大学的邹清华分享的“斗笠行动”令人印象深刻。当秘鲁领队提出想买斗笠游长城时,面对时间紧、附近商场无货的问题,她通过多个即时配送平台,成功集齐六顶斗笠。“当看到外国师生们收到斗笠时惊喜的表情,我深刻体会到志愿者为他人解决问题、用心创造难忘体验的意义。”

“为确保比赛顺利进行,组委会为每位选手准备了四色手牌,分别代表需要上厕所、需要食物或水、需要技术支持和紧急情况。”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志愿者李伊然说,“我作为监考志愿者,时刻观察赛场情况,随时响应举起手牌的选手,询问他们的需要,做出响应。”

北京市十一学校国际部高一学生陈思达说道:“在活动初始的两天里,波兰队想游览京城。清晨,我们穿梭于胡同巷弄,为他们翻译菜单、推荐特色早点。中午在景山公园俯瞰故宫时,他们被深深吸引,我们讲述了景山公园的历史和汉语教学体系。在此过程中我们交流文化、建立信任。”

在餐饮服务方面,志愿者们也格外用心。北京市十一学校2025届毕业生郑雨滢提到:“我们队有一位蚕豆过敏的选手需要特殊关照,每顿饭都需要我为他取特殊餐,并及时和相应厨师反馈交流。我也因此和食堂的姐姐们都熟悉了起来。”

“秘鲁队指导员是素食主义者,在北大吃饭时,我第一时间联系老师和工作人员,满足他食物方面的需求。”任禹阳说。这种个性化的关怀,让参赛队员倍感温暖。

青春绽放:在志愿服务中悄然成长

在这场国际AI盛会中,年轻的志愿者们收获了远超预期的成长与感动。那些跨越国界的真挚友谊,那些专业视野的开拓,都在青春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京市十一学校杨简文对翻译工作有了全新认识:“我们不只是志愿者,更是文化交流的使者。真正的翻译不是在语言间切换,而是在文化间架桥。”她分享,“和各国师生一起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时,我深刻感受到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

“波兰队员们在生活中随性洒脱,却能在学术讨论时展现出惊人的专注力。”陈思达说,"他们既能在地铁上深入探讨罗素悖论,又能在赛场上分秒必争,这种游刃有余的切换,正是他们学术与生活双丰收的最佳注脚。看到他们在团队挑战中最终获胜,我也被现场的欢乐气氛所感染,这让我深刻感受到IOAI的独特魅力,以及作为志愿者参与其中的幸运和这份经历的可贵。”

“我的法语还不够流利,法国队员不仅耐心纠正我的发音,还教我地道的日常用语,比任何教科书都生动有趣。”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的法语志愿者尹惠萱收获了意外的语言指导,还在交流中有了新感悟,“语言的生命力在于日常运用,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

大学生志愿者们也在服务中拓展了专业视野。北京师范大学的邹清华说:“我更加坚定了将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相结合的信念。作为北师大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一员,我希望能将前沿科技带入基础教育,为青少年AI教育贡献力量。”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林钲凯则看到了AI发展的更多可能:“在服务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强大潜力,未来将在软硬件协同创新方向继续探索。”

“最让我动容的是一位外国领队的评价,他说从住宿餐饮到学术交流,每个细节都展现了中国举办国际赛事的水准。”邹清华说,“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我们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在向世界传递中国青年的担当。”

在这场IOAI盛会上,250余名中国青年志愿者,用专业与温度向世界证明:科技始终进步,而人性的光辉永远是最动人的风景。北京市十一学校的赵可米本次担任阿联酋代表队随队志愿者,他说:“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明年在阿联酋继续作为志愿者参加下一届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