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盛夏,西北旺镇以“睦邻星火”品牌为纽带,创新打造“海·青”社区服务行动计划。通过链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四所高校资源,在6个社区开展系列主题活动25场,直接服务居民超500人次,构建起“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校地协同治理新模式。
在润德社区,北京体育大学团队设计的“体能π”训练营成为青少年暑期新宠。通过舞狮、足球等6大主题课程,将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能训练有机融合。“以前总觉得运动枯燥,现在每周都盼着来跳‘狮子舞’!”12岁的王梓轩举着刚刚获得的“运动小达人”证书兴奋地说道。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课程特别引入FMS功能性动作筛查体系,通过坐位体前屈等8项指标建立青少年体能档案,实现从“趣味体验”到“科学训练”的升级。
在青少年体育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科技普及活动同样精彩纷呈。在锦钰府社区的“智创秀”科技嘉年华现场,78岁的张大爷戴着VR眼镜体验火星探测,旁边5岁的萌娃正用AI绘画生成数字藏品。“我们设计了12个互动展位,把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转化为可触摸的体验。”北京邮电大学志愿者团队展示的“光通信魔方”,通过激光传递莫尔斯密码,让居民直观理解光纤通信原理。活动当天,社区居民人均体验时长达45分钟,创下该社区科普活动参与度新高。
中国地质大学“星火小队”在万和东里社区打造的“慧创奇思营”尤为亮眼。志愿者罗奇带领青少年从司南到磁悬浮列车,解密千年导航智慧;通过编程互动让机器人跳起“海草舞”,在帧与像素探索中理解数字影像原理。“当看到孩子们用AI补帧技术修复老照片时,我深刻感受到科技传承的力量。”这位计算机专业新生的话语,道出了高校学子与社区青少年“双向赋能”的真谛。
通过构建“需求-资源-能力”精准对接机制,西北旺镇实现了从单点服务到系统治理、从短期活动到长效赋能、从传统志愿到协同共治的提升。西北旺镇社区建设办公室负责人李明月表示:“自‘海·青’社区服务行动计划发布以来,我镇积极响应,链接海淀区高校资源,组织引导高校学子走进社区、走进基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大手拉小手’的形式,助力辖区青少年群体全方位成长成才。后续我们将持续发挥平台作用,搭建高校和基层实践的平台,将‘睦邻星火’西北旺镇社会治理品牌做细做实。”下一步,西北旺镇将继续深化校地联动机制,创新“服务-治理”转化路径,激活青年参与动能,进一步推进地区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持续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