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天高云淡,新学期如期而至。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在这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时刻,海淀区多所中小学以“开学第一课”为契机,通过观看阅兵仪式精彩画面、聆听革命后代讲述、感悟老兵亲历分享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红色主题教育,为学子们开启了一场震撼心灵、启迪思想的成长之旅。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在海淀区实验小学(花园村校区),一位特殊嘉宾的出席让全场沸腾——毛泽东同志的曾外孙女孔唯佳来到同学们中间,为大家带来了充满深情与嘱托的“开学第一课”。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她以毛泽东同志的诗句寄语现场学子,称赞同学们是“初升的太阳,祖国的希望,新时代的接班人”。结合抗战胜利80周年和即将到来的长征胜利90周年,她生动讲述了伟大抗战精神和长征精神的内涵,强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孔唯佳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鼓舞同学们要以“强国少年”的姿态,勇敢踏上新征程,努力成长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师生们观看了阅兵仪式的精彩片段,受阅部队如青松挺拔,长安街上的钢铁洪流展现出正义的力量和守护和平的铜墙铁壁,这些画面让同学们倍感振奋与自豪。

跟着“红色护照”探寻先辈足迹

“我已经‘走访’了5个纪念馆,特别有成就感!”六年级(3)班学生张师齐开心地说。在海淀区第四实验小学,红色文化不再只是教科书上的文字,而是可触、可感、可参与的生动实践。

新学期,学校推出了“红色护照”线上平台。这本独特的“护照”是一张可以“穿越时空”的虚拟通行证,融合智慧发布、轨迹记录、云端互动、文物代言、资源共享与数据评估六大功能。学生们通过它,可在数字化地图上丈量红色足迹,在云端博物馆里“触摸”历史文物,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烽火岁月。

与此同时,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打造的《烽火印记——北京抗日战争主题片区特展》也在校园内同步开展。特展让学生们“穿越时空”,感受烽火岁月。

93岁抗战老兵讲述峥嵘岁月

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玉泉学校,“爱国与奋斗”成为“开学第一课”最响亮的主旋律。在“铭记·对话英雄岁月”环节,93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带来“星火寻迹”主题分享,将师生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老人深情追忆峥嵘岁月,动人的故事让孩子们眼含热泪。社团表演《这盛世如您所愿》,表达了新时代少年对先辈们最深切的致敬。

“奋进·立我少年远志”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军训汇报展演《强国有我》彰显了少年们的昂扬斗志,朗诵《弘扬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声声入心、字字千钧;最后,全校师生挥动国旗,以一曲嘹亮深情的《歌唱祖国》大合唱,抒发了对祖国最真挚的热爱与祝福。

新时代青少年的使命接力

清华附中志新学校的“开学第一课”以“铭记烽火岁月,勇担时代使命”为主题,引导学子传承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清华附中的基因里,始终刻着与国家民族同呼吸的印记。”校长刘建钰的声音铿锵有力,带领师生回溯抗战峥嵘岁月,当讲到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时,许多学生不自觉地挺直脊背,眼中满是坚定。

在海淀寄读学校的礼堂里,以“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将抗战历史与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担当紧密相连,为学生们翻开了新学期的第一页。

“这场胜利,是黑暗中的一道光,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历史老师的声音沉稳而深情。她从“九一八”事变的硝烟讲起,直至1945年的胜利号角,将师生带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历史的回响与未来的召唤在这些精彩的“开学第一课”中交汇激荡。海淀学子正从红色血脉中传承信仰,于科技浪潮中启迪智慧,以昂扬之姿、奋进之志迎接新学期,奋楫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