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的心脏”履行使命,将青春的轨迹嵌入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他们大多出生于千禧年后,却以志愿者的身份,成为历史纪念中鲜活的一笔。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盛典背后,有来自海淀区14所高校1591名青年志愿者,他们用热情与付出,把青春写进这场国家盛典的注脚里。为保障国之盛典的顺利与荣光,海淀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构建起一张跨7个部门、12个街道、14所高校的坚实保障网络。作为牵头单位,团区委将安保、交通、医疗等资源精准对接至每一所高校、每一位志愿者,以“一校一岗”的坚守全程护航,只为让青春的笑脸平安出发、荣耀归来。
以志愿服务致敬历史
——北京大学 王逢林
王逢林,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在本次纪念大会中担任观礼台志愿者,肩负氛围引导、秩序维护与后勤保障等多重任务。三个月前,得知有机会被推荐成为此次重大活动的志愿者时,他毫不犹豫地递交了报名表,心中满是激动与憧憬。
“2021年,我曾作为大学生合唱团成员,参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2022年,又在现场观看了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王逢林回忆道。“一暑一寒,我在鸟巢见证了中国前进的步伐,而这一次,我完成了从‘被服务者’到‘服务者’的身份转变,更在学生时代的最后一年,为国家重大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能站在天安门前,亲眼见证解放军战士们走过长安街,我感到无比荣幸!”
在前期的志愿者培训中,《重大赛会的北京模式》专题课令他印象深刻。真正投身服务一线,他才深切体会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的每一帧精彩画面,背后是无数幕后工作者日夜不休的付出。“这让我更加坚定,即使作为志愿者团队中一枚小小的‘螺丝钉’,也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完成不平凡的使命。”王逢林说。
经过数日严格而全面的培训,王逢林终于以志愿者身份站在观礼台上。“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我热泪盈眶。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在抗日战争中,无数北大人捍卫独立自由、坚守民族脊梁,挺身而出,许身为国。而今,吾辈北大青年定将追随先辈的脚步,铭记历史,以奋斗之姿,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王逢林坚定地说。
锤炼“报国誓言”
——清华大学 闫温馨
闫温馨是清华大学卫健学院2024级博士生,来自黑龙江。他曾担任国庆70周年联欢活动观礼台全体医疗志愿者的组长和车长,获得校方表彰;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中,他作为广场观礼台服务志愿者,收到了嘉宾专门致指挥部的感谢信。而这一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重大意义,让每一位志愿者都深感责任在肩。他毅然担任饮水点岗位的支队长和点长,成为“志愿者的志愿者”,传承经验、凝聚团队,与20名师生共同负责中山公园和劳动人民文化宫北侧所有观礼台的饮水服务。
在两个月的准备期里,他带领队员全面投入:通用培训、体能锻炼、考取急救证书、开展思政实践,每个人都以最佳状态迎接这场国之盛事。
通过两次高效演练,团队迅速磨合出按压接水、快速摆放和标准递水的一整套流程,以专业高效的服务为近五万名嘉宾送上甘饮与关怀。“您好,我们准备了水和酸梅汤,这边还有饼干和糖果”“需要饮水请左侧走”“祝您观礼愉快”——这些简单的话语,他们带着微笑重复了上千遍,每一声问候都浸润着真诚。演练期间,几千杯清水在雨中传递,青春的笑容未曾褪色。
最珍贵的是,能让历经沧桑的前辈们看到他们曾经期盼的盛世图景,并向他们展示这一代青年蓬勃的朝气和接过强国使命的坚定。活动结束时,满襟勋章的嘉宾向志愿者投来赞许与感谢的目光,“祖国召唤,使命必达”的信念在这一刻得到升华,成为所有年轻人报效家国的永恒誓言。
“能为一辈子奉献国家的前辈服务,本身就是最生动的课堂。”闫温馨表示,“这段经历让我更加体会到‘勿忘历史、珍爱和平’的千钧之重,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作为清华学子、作为中国青年的使命,以更开阔的视野、更专业的素养,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奉献与和平。”
以最饱满的敬意完成使命
——北京语言大学 任雯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任雯,作为一名观礼台区域的引导志愿者,她与同学们肩负着为与会嘉宾指引观礼席位、服务设施方位的职责。“为了这一刻,我们参与了两个月系统而专业的岗前培训,这段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志愿服务远超简单的体力付出,它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历程、一场精神的锻造,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时代责任。所有付出,都是为了以最专业的态度、最饱满的敬意完成使命,用当代青年的实际行动向历史致敬,展现新时代的风采。”任雯激动地说。
“您好,固定观礼台1到4台请往您的右边走,5到8台请往您的左边走,祝您观礼愉快!”活动当日,任雯作为观礼台区域引导志愿者,在劳动人民文化宫门口值守,她手举指示牌,将观礼嘉宾引导至指定区域。“再见,祝您返程愉快!”活动结束后,全体引导志愿者在观礼台区域列队,以挥手致意的方式欢送观礼嘉宾退场,直至所有人员有序离开。
任雯回忆:“最令我动容的是离场时分,嘉宾们纷纷向我们致谢,那一句句‘辛苦了’顷刻融化了所有疲惫,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与自豪。连续数小时站立服务的辛苦,在这份真诚的认可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平凡的岗位同样绽放光彩。每一次准确的指引、每一回及时的帮助,都在书写志愿服务的价值。“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堂生动而深刻的“大思政课”,已成为任雯终生受益的宝贵财富。
展现青年担当
——北京林业大学 王琰
紧张、期待、严肃、认真。志愿者王琰说这四个词就是他在当天的心情。手台报备、笔尖婆娑、信息确认、沟通串联。指挥部内,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2022级的学生王琰所在的志愿岗位,主要承担聆听手台和确认活动流程是否按时完成和报备工作,平均一个人负责两个手台和一部电话。在任务集中时段,大家高度集中精神和注意力,确保不漏指令,保证每一个动作均和负责老师进行确认。
对于这次经历王琰感概万千:“在培训的过程中,我经常想到抗战时期先烈在战场上用身体连接电话线的光荣事迹,身处伟大胜利80年后的崭新时代,在这来之不易的祖国富强、人民富足的伟大和平时代之中,我有幸服务于纪念大会服务保障和通联结构保障工作中,要深刻学习革命先烈这种伟大革命精神,一丝不苟、严肃认真、无私奉献,展示出新时代青年的挺膺担当!”
服务保障和通联结构保障岗位,无论是三次演练还是正式上岗,王琰所在的团队始终是最早到工作点位的一批志愿者。王琰表示:“第一次知道自己是在室内工作时候还是有一点点失落的,但是我想到了培训老师所讲的,我们更多的是‘幕后英雄’,我不能被遗憾带来的‘失落’打败,相反,我更应为成为‘幕后英雄’而感到自豪。”于是,王琰很快把这份心情转化为奋进的动力,为了应对长时间的昼夜工作,他按照学校要求通过跑步等运动提前开展体育锻炼,进行素质拓展强健体魄、增强合作意识,用充足的精力和强健的体魄迎接这次意义非凡的任务。
“我们也有幸能在院子里目睹了飞机、和平鸽、气球,当‘80’图样的飞机编队飞过头顶,我和小伙伴们一同欢呼,当和平鸽放飞,我们所有人都热泪盈眶,身处广场之侧,红墙之内,虽未能近距离目睹阅兵盛况,但我们甘当‘幕后英雄’,隔着红墙听阅兵,我们以红心向祖国报到!”王琰说。
一场双向奔赴的温暖
——北京外国语大学 李海月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李海月,是此次纪念大会五棵松地铁站远端集结点的一名志愿者。她主要负责引导观礼人员有序乘车、解答各类问询,并承担部分机动任务。作为一名身处远端的志愿者,她与这场国家盛事“心心相连”。
“最初,面对陌生的五棵松停车场和不断驶来的大巴,我们的确有些迷茫无措。”身在远端,无法亲眼目睹阅兵现场,李海月不是没有过失落。但在带队老师的细心关怀和持续鼓励下,在一次次现场演练与流程优化中,她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和价值。从第二次演练时的新鲜与紧张,到第三次演练中冒雨坚守、严阵以待,再到正式服务时从容有序、紧密配合——她与整个志愿者团队在彼此的陪伴中共同成长。
李海月说道:“服务过程中,我更体悟到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双向温暖。首次直面服务对象,是上大巴车宣讲注意事项。我原以为少有人在意,不想他们热情地递上车里的话筒,那么多期待、鼓励的目光望向我,那么多真诚的微笑与感谢的话语涌向我。这件小小的事让我知道,志愿者绝非‘工具人’,而是被信任、被需要的。”
每次服务临近结束,所有志愿者站成一排,于地铁口挥别观礼群众。“再见,祝您观礼愉快!”“你们辛苦啦,谢谢你们!”清脆的问候与真诚的致谢交织。他们手摇闪光五星徽章,彼此交换灿烂的笑容。那一枚枚跃动的红星,仿佛照亮了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也成为李海月生命中难以磨灭的光芒。
通过这次志愿服务,她真切体会到:正是无数人默默无闻的付出,才汇聚成震撼世界的盛典。“这段经历让我更深刻地理解‘勿忘历史、珍爱和平’的分量,也激励我作为北外学子,要用更开放的心态和更专业的本领,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这份由奉献与和平构筑的中国温度。”李海月说。
青春与信仰同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浩林
“请您有序离场,注意脚下台阶,祝您返程愉快!”随着纪念大会圆满结束,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志愿者江浩林与同学们开始引导观礼嘉宾有序撤场。他所在的岗位负责观礼台上的服务保障,具体包括座位引导、秩序维护等,同时配合台长完成其他工作。“我们参与了2次全流程演练和5次实践训练,过程是辛苦的,但是结果是值得骄傲的,非常荣幸能作为志愿者为保障大会顺利进行贡献力量。”回顾整个培训及服务过程,江浩林十分自豪。
第三次演练当晚,现场一直下着小雨,江浩林和伙伴们坚守在岗位上,认真地履行各项职责。“返校后学校暖心地为我们准备了姜茶,驱散了寒意,也鼓舞我们以更饱满的热情完成正式大会的服务。”江浩林回忆。
江浩林的父亲在此次纪念大会中作为观礼台医学观察员参与了服务保障工作,父子二人在不同的岗位上与祖国“同频共振”。对他们来说,此次服务保障也有着独特的意义。
在江浩林看来,这次服务是对伟大抗战精神最真切的践行,也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地投身到科研和学习当中。他说:“作为一名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学生,当看到网络空间部队方队作为一个独立兵种方队首次经过天安门,接受习近平总书记和全国人民检阅时,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受阅部队的呼号振奋人心,提醒我们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也将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当志愿者的身影融入历史的画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任务的圆满完成,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与接力。伟大抗战精神正由新时代的青年用责任与担当续写,用奉献与热忱弘扬,激励我们继续前行,在新征程上共同书写更加壮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