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课堂搬进法庭,让法律触手可及。近日,北京一零一中的学生走进海淀法院,以“真假遗嘱”为模拟案件,分别扮演法官、原告、被告、代理律师等角色,沉浸式体验司法调解全流程,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感受司法温度。

“现在宣布,本次遗产继承案诉前调解正式开始!”随着海淀法院调解员的话音落下,这场特殊的模拟调解在法院调解室内正式拉开帷幕。在调解现场,“原告方”围坐在一起,逐字核对遗嘱细节以明确诉求;“被告方”则重点标记“照料父母的日常记录”,为主张多分遗产收集“证据”;“代理律师”们更是拿出笔记本,结合案情草拟陈述逻辑,调解室内不时响起低声讨论的声音,紧张又有序。

“能够走进法院,亲身参与法律相关活动、了解诉讼流程、法院裁决及原被告举证环节,对我们大有裨益。在扮演法官时,因需根据原被告提供的证据查阅法条以判断其合理性与有效性,我在此过程中学习了大量法条及法律概念。同时,专业法官会全程引导,教我们如何做出裁决、向原被告提问、听取双方陈述,以及如何从法律视角讨论、分析并解决问题。”活动结束后,担任“临时法官”的韩储同学说。

北京第一零一中政治组教师韩旭表示:“这是学校‘行走的法治教育课’的重要延伸。这类沉浸式、实践式的法治教育活动,能更好地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针对青少年普法,我们开展模拟法庭、法院现场参观等活动,核心是打造更具趣味性与参与感的普法形式。让学生走进法院实体场景,能直观感受司法氛围;结合具体案例开展现场互动,可帮助他们更清晰地记忆法条,最终实现‘边玩边学’的普法效果。”海淀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副团队长孙佳韵介绍。海淀法院还将结合校园欺凌、国家安全等主题设计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模拟案件,让普法教育更“对味”、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