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北京铁路”发布了一则题为“性命攸关!国铁北京局清河站工作人员挺身而出”的微博,引发公众对位于海淀区清河站内一场生命救援行动的关注。为还原事件始末,记者前往车站实地探访,还原惊险19分钟里,车站工作人员与驻站医生如何用专业与担当成功挽救乘客生命的感人一幕。
关键时刻按下急停按钮
记者通过清河站4站台的监控视频记录看到了那个危急瞬间。10月25日下午16时01分,正组织旅客乘降的客运员李晓勇敏锐地发现了扶梯上的异常情况——一名旅客突然晕倒。他立即上前,果断按下急停按钮。
几乎同一时间,不远处的客运员武志广在听到对讲机里的紧急呼叫后也迅速赶到现场。“当时旅客躺在停止的扶梯上,我立即检查他的颈动脉,发现搏动非常微弱,且有窒息征兆。”武志广回忆道。
“必须立刻转移到平地。”武志广和同事小心翼翼地合力将旅客从扶梯转移至平坦区域,并对其实施心肺复苏。随后,武志广脱下自己的大衣给旅客盖上,现场其他工作人员有序疏散旅客,确保急救通道畅通无阻。
争分夺秒的生命接力
与此同时,一条高效的救援通道迅速建立。通过对讲机,客运值班员同步启动多项应急程序:立即呼叫站内常驻的999医生,同时联系120急救中心。
16时05分,接到通知的999驻站医生胡淑慧携带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和急救包火速赶到现场,与客运员协同展开专业急救。胸外按压、AED电极片贴附、心律分析……所有现场可用的急救措施都在有条不紊地实施。
几分钟后,患者开始恢复自主呼吸。测量显示,血压从无法测出回升至低压68、高压113,心率恢复至65次/分钟。
16时20分,120急救人员抵达现场,将旅客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从发现旅客晕倒到救护车赶到,这场生命救援全程仅用了19分钟。因现场抢救及时有效,该旅客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
守护中的温情与担当
“确保旅客平安出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场救援,展现了我们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应急能力。”清河站党总支书记程强表示。
成功的救援得益于多重保障体系的支撑。清河站自开通运营起就配备了AED等关键急救设备,还引入999医生驻站,建立起常态化医疗支持。胡淑慧介绍,她每天都会处理各类旅客突发状况,从低血糖、晕倒,到外伤、呼吸不畅等,均能迅速响应、专业处置。
常态化的专业培训也让每位一线员工都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应急本领。“车站定期的急救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了我们在关键时刻能够沉着应对。”武志广说。全站169名职工通过每月定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演练,共同构筑起坚实的应急保障基础。
这种专业素养与温情服务已深深融入车站的日常运营,一封封来自旅客的感谢信记录着这里的温暖。“你们始终以专业和耐心的态度为我们提供便利,我也会将这种温暖继续传递下去……”今年9月,一位在海淀读大学、常往返于清河站与延庆站的周同学,在毕业之际特意带着鲜花和手写感谢信来到车站,感谢4年来获得的暖心服务。
从按下急停按钮的果断,到跪地进行心肺复苏的坚持;从脱下大衣为旅客御寒的温情,到日复一日的技能锤炼——清河站用专业与担当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生命防线,让这个现代化的交通枢纽成为安全与温情的象征。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