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堂镇综合文化中心“诗与远方·放飞梦想”社团活动正吸引着众多小学生的目光。针对斋堂中心小学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和各自特点开展的系列燕歌戏曲和口才朗诵活动,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让同学们走进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深入了解当地特色戏曲燕歌戏和现代技能口才朗诵的魅力。他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表演戏曲、如何进行有感染力的朗诵。燕歌戏曲和口才朗诵活动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插上了翅膀,期待他们在未来的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燕歌戏曲

在传统文化的璀璨星河中,戏曲犹如一颗耀眼明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观众。斋堂镇综合文化中心针对小学教育阶段逐渐引入戏曲教学。燕歌戏曲《小锦缎》作为地方戏曲的一颗瑰宝,正逐渐走入孩子们的世界。

5月8日下午,斋堂文化中心的舞蹈室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气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孩子们正在专注地跟随戏曲老师们学习《小锦缎》中的经典动作。两位经验丰富的戏曲老师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她们不仅是技艺的传授者,更是文化的传承人。

“手眼身法、举手投足”,每一步、每一式都蕴含着深厚的艺术内涵。老师们耐心细致地分解每一个动作要领,并亲身示范,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准确把握。“跨步转身要流畅自然,眼神得随着身体转动,这样才能活灵活现地展现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这是老师在实际操作时反复强调的重点。

学生们也丝毫不敢懈怠,全神贯注地模仿老师们的动作,汗水湿透衣衫也在所不惜。那份认真的态度,正是对传统艺术最深的敬意。一招一式虽显稚嫩,却饱含热情;一举一动虽未臻完美,但满载希望。

这一幕幕场景不仅让人感叹: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动作模仿,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通过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将具有地域特色的戏曲融入基础教育,无疑是一种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做法。期待在未来能看到更多的学校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把地方戏曲的根深深扎入土壤,让它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口才训练

朗诵艺术的学习对于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通过对文字的发音、节奏和情感表达的训练,学生们不仅锻炼了口语表达技巧,还提高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5月8日下午孙月龙老师将以《四季斋堂镇》中的"春"篇为例,通过逐句细致的指导与学生实际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孩子们对春天这一季节丰富的文化内涵及自然美景的认知。

首先,在教学之初,朗诵孙老师精心准备了一系列关于春季的视听资料,如鸟鸣声、流水潺潺以及花朵绽放的画面等,以此营造出浓厚的春天氛围,并引导学生进入状态。接着,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散文内容,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画面,使每个孩子都能在脑海中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春天故事场景。

接下来,进入到关键环节:逐句讲解与练习。孙老师耐心地解释每一句话的意思,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同时,示范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声音控制技术来传达不同的情感色彩。然后,请每位学生轮流上台进行实践演练,孙老师对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性反馈,增进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大家的积极性。

《四季斋堂镇》之“春”的朗诵学习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语音输出训练,更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也是传承中华文化和美学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这样富有创意且贴近儿童天性的教学方式,我们相信每一位小小朗诵者都将收获满满的自信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