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高村镇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林长制”促“林长治”,通过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提升森林质量、发展林业产业等措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生态与发展的有机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活力。

全面实施林长制

构建生态屏障

严格落实《平谷区林长制“七+一”管理制度》,各级林长知责明责、覆职尽责,形成上下统一、携手共进的林长制责任链。全镇共划分林长制网格28个,镇级林长每月巡林1次,村级林长每月巡林4次,建立工作巡林台账和问题台账。做好“一长两员”林长制巡护管理智慧系统培训和推广工作,提升各村业务水平能力提升。

筑牢森林“防火墙”

做到防患于未“燃”

一是整体统筹。专题召开工作会议,传达落实上级森林防灭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东高村镇森林防灭火工作应急预案》,明确防火责任,全力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逐级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70余份。

二是消除隐患。打造与三河市接壤50米宽山顶隔离带11.2公里,总面积56万平米。打造山下防火隔离带26公里,总面积38万平米。更换进山口隔离网450米、修复2800米,修缮4条登山防火通道。清理林下灌木、杂草、可燃物等600余吨。重点防火期的重点时段和杨柳絮高发时段,用洒水车进行湿化消除隐患。

三是网格管理。成立由180余人组成的森林防灭火巡查队伍,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进行网格化划分,实行网格化管理。更换4座防火卡口小房子,在入山口建立进出山人员信息台账 10 本,管护员负责收缴火种。同时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部位盯守,多层次、全方位筑牢防火安全防线。

四是完善机制。建立镇、村两级“一支队伍、一张图、一辆车、一根管、一组向导”的“五个一”基础工作体系。开展快速集结、负重跑、常规扑火机具、消防水车综合实战演练4次,加强队伍建设和应急演练,提高森林火灾的处置能力。

五是宣传到位。及时更新、更换防火警示牌、宣传牌、宣传条幅点位40余处,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品、宣传彩页300 余张,营造森林防火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氛围,提高群众防火意识。

六是创新举措。采购-25℃玻璃水,在严冬时期用玻璃水临时替代喷雾器内的自来水,防止结冰导致无法使用应急设备。经过实验测试,小火初期可以临时使用玻璃水灭火,玻璃水不燃烧、不助燃,此举措得到区森防办认可,各乡镇进行推广。

推进科学精准防控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一是科学防控。结合镇域实际,精准监测,科学防控,做好以美国白蛾、白蜡窄吉丁防控、松材线虫监测为重点的林木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2023年完成松材线虫完成松树监测任务2519公顷;美国白蛾防控面积2384公顷;白蜡窄吉丁防控面积52.8公顷。

二是绿化美化。多次开展绿地大扫除,全面清理塑料垃圾;通过绿地清理抚育、义务植树活动,对多个环境整治点位进行绿化补植、撒播花籽,为村庄增添绿意。2023年共举办义务植树活动6次,活动接待1300人次,尽责9800人次。

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宣传。镇、村林长、林管员、护林员定期进行野生动植物保护巡查、巡护,并建立巡林巡护台账。以10个生态林管防火护卡口为依托,加强对进山人员的宣传与检查,提高群众保护野生动植物意识。同时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品、宣传彩页300余张,并及时更新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展板,积极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意义,牢固树立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道德观。

二是压实责任。制定《东高村镇古树名木保护及应急预案》,与东高村村村委会签订《古树保护责任书》,落实各项管护责任。管护人员按日常养护措施进行浇水、施肥、打药防治虫害等养护,加强古树保护养护,推进古树保护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