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带领学生到大棚察看农作物生长情况
近期,夏各庄镇“千人百村”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正式启动,北方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农学院三所高校11名师生陆续入驻夏各庄镇,开启在“夏”“千人百村”火热实践。
跨村实践
跨村实践
一是精心谋划,筑牢全链条保障。
立足镇域村庄发展需求,明确学生实践课题,主要是农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林下经济发展、农产品推广宣传、非遗传承发展、多旅融合发展。聚焦吃、住、行等多个维度,通过前期对接摸清容量、长期联系掌握余量等方式,提前安排潮漫酒店、纳莲文书院、南太务村馨米院等六个住宿场所,保障学生吃得放心、住得舒心、行得安心。
大学生在田间地头实践
二是因地制宜,促进多场景锻炼。
结合实践小队需求和学生专业所长,组织学生在魏太务村、南太务村跨村开展红薯粉条推广有关研究,推动学生实践和村庄发展实现双赢。建立1+N帮带模式,明确1名村干部与实践学生结对帮带,由村干部领着学生转、讲给学生听、带着学生干,推动学生对村庄实现从不懂到渐懂,再到真懂的迈进。
实践小队与南太务村干部交流对接红薯粉条发展情况
三是走访交流,提供全方位关怀。
镇组织部长带队定期到学生实践地开展走访,就活动组织、吃住保障等征求意见建议,截至目前解决大学生餐饮、实践场所等方面难题3件。围绕高温天气、汛期等季节性特点,提醒学生注意防暑、防暴雨、防雷电等,遇有特殊情况及时与镇村联系,切实保障人身安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明确党群办2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掌握学生动态,及时响应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
镇组织部长刘金立就实践安排、保障等征求北方工业大学带队老师熊敏意见建议
镇组织部长刘金立带队察看学生住宿情况
下一步,夏各庄镇将以更丰富的活动、更全面的服务、更深入的对接,推动11个小队60余名师生在8个村庄尽其能、展所长、有成长,共同推进夏各庄镇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