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百村”大学生实习实践,蝉鸣盛夏万物并秀,这个七月,一股蓬勃的青春力量如清泉般注入马昌营镇的沃土,来自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2支实践团队的莘莘学子,怀揣求知的热忱与实践的渴望,跨越“象牙塔”与“乡土情”的距离如约而至,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夏日“乡”约。
编者按:
“千人百村”大学生实习实践的画卷正徐徐铺展,青春的感悟已悄然萌发。从初来乍到的陌生与好奇,到渐入佳境的投入与思考,短短时日,年轻的脚步已踏遍马昌营的角落,青春的智慧正悄然与这片土地碰撞交融。“奔腾马昌营”将陆续刊发各实践队伍的“实践手记”与“成长心声”,听他们讲述在马昌营镇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获,共同见证这场夏日“乡”约如何让青春在基层实践中绽放光彩,让每一步成长都“看得见”。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花园乡村团队 天井村
(一)深入沟通,明晰方向
近两日实践虽忙碌却充实,让我们收获颇丰。团队深入天井村,丈量花园乡村蓝图。首先来到天井村党群服务中心,与村书记及村干部进行了深入座谈。会上,老师详细介绍了村庄概况,大家围绕建设要求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通过提问交流,我们获得了更细致的需求信息,为方案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实地勘察,精准测量
在村委会工作人员带领下,我们实地走访了天井村花园乡村建设规划中的五大具体建设区域,直观了解现场情况。随后,团队选取其中两个重点区域,开展了细致的探查与地块测量工作。大家分工协作,记录植物分布、估算地块情况,并采集了关键数据。返回后,我们立即对一处区域进行了初步草图绘制,并汇总测量成果。
收获与展望:
忙碌而充实的两天,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生动课堂。实地测量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细节把控的重要性,也遇到了一些计划外的挑战。团队成员相互支持、默契配合,村委会的悉心指导更让我们倍感温暖。我们更加确信:专业知识唯有在服务乡村的实践中才能焕发生命力。今日的工作为后续方案深化打下了良好基础,明确了明日任务分工。我们满怀信心,继续为绘就天井村花园乡村的美好蓝图贡献力量!
北京工商大学
宠语新驿 东双营村
(一)深入交流,启动调研
在马昌营镇产业发展科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东双营村,正式开启调研之旅,探索“宠物经济+文旅”新路径。到达村委会后,我们受到村干部的热情接待。双方围绕“宠物经济与文旅结合”课题深入讨论,并明确调研方向。随后,团队立即行动,以村委会周边村民为起点开展入户访谈。村民畅所欲言,分享了养宠现状及对宠物经济的看法,我们重点采访了养宠家庭,并了解到村里严格的宠物管理规范。上午调研结束后,小组及时汇总初步数据,优化后续计划。
(二)探访园区,对话专业
下午,团队前往当地宠物经济园区参观学习。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园区发展历程、全球知名品牌案例及所获荣誉(陈列的众多奖杯令人印象深刻)。实地参观中,负责人讲解了不同功能区域与设施。我们还采访了园区工作人员,获取专业人士对行业趋势与发展建议的第一手见解。
总结与展望:
充实的一天收获颇丰!通过入户访谈与园区考察,我们收集了宝贵数据,深化了对课题的理解。分析显示,需进一步扩大受访样本以提升调研全面性。明日,我们将带着今日的思考与优化后的方案,继续深入探索东双营村宠物经济与文旅融合的潜力!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植愈园动力 诺亚有机农庄
(一)初识农庄:规模与模式
首日抵达诺亚农庄,映入眼帘的是数十个温室大棚与生机勃勃的绿植花卉。通过农庄工作人员介绍,我们了解到这里拥有50多个大棚(含28个暖棚),种植丰富果蔬。核心业务是与学校合作开展研学及社会大课堂,为小学、初中生设计涵盖有机农业、天敌昆虫、非遗传承(如石磨)等十多门主题课程,强调知识链的完整性。农庄也服务会员亲子及机构活动。
(二)深入探索:生态与体验
次日深度探访,深刻感受其生态理念:陆地种植高价值蔬菜(如生菜);大棚管理精细(如葡萄冬季下架养护);广泛利用粘虫板、纱网防虫,拒绝农药,维护生物多样性;蜜源植物吸引蜂蝶。我们详细了解了特色活动路线:草坪集合(含植物拓染等)、采摘(大棚/陆地)、长廊科普/动手栽培、捡鸡蛋、石磨体验、多功能厅标本制作及植物渲染。还参观了昆虫旅馆、育苗棚(高科技育种)等设施。
收获与思考:
实地参观南瓜/葫芦棚、番茄棚等,品尝到自然美味,令人兴奋。与农庄老师交流,明确了课程设计需注重体验感、参与度,内容通俗易懂,需控制成本。我们的任务是在此基础上,创新优化课程内容,紧扣“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助力推动有机农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脱下“书生气”,换上“实干装”,他们将身影融入田间地头、乡村街巷,这是一次扎根基层的深度体验,更是一场淬炼成长的生动课堂,汗水挥洒间是书本知识的落地生根,用心观察中是乡情民意的深切体悟,躬身实践里是解决问题能力的悄然提升,点滴付出都化为成长的印记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