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学院“泃水青农”实践小队深入东高村镇东高村村,开展“千人百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放下书本前往现实,深入基层乡村,运用专业知识,助力平谷。

青春力量注入基层治理

在平谷区“部件普查+网格边界优化”行动中,实践队化身协管员,与专业网格员、公安流管员组成“多元联盟”,共同开展数据采集工作。从窨井盖到路灯杆,从消防设施到绿化带,每一处乡村“家底”都被精准记录权属、位置信息,构建起“全区一张图”的智慧数据库,为城市管理装上“显微镜”和“导航仪”。

科技赋能

让数据采集“快准稳”

在系统培训后,实践队熟练运用智能终端设备与大数据平台,将实地勘察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高精度定位确保厘米级坐标标注,规范流程让数据实时入库,让城市部件普查效率倍增,更以专业视角为平谷一网统管工作体系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成长课堂

在社区实践中淬炼担当

实践队感慨道:“走进基层才发现,原来每一个井盖都有它独一无二的作用,每一根立杆都在为居民生活做贡献”通过实践,同学不仅掌握了空间信息采集等硬技能,更在走街串巷中读懂社情民意,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建设。这份“带泥土气”的社会实践经验,正成为学子乡村振兴育人工程的重要一课。

一天的调查记录活动结束,我们登上了东高村山路观景台,在山上俯瞰落日中的村庄,感叹乡村的美好,每当行走在村内看着被标记的每一处立杆,井盖,交通牌不禁感叹日新月异的基建正助力乡村变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