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体育中心安置点的角落里,两张桌子组成了一个临时“健康驿站”,来自大兴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正在为因本轮强降雨转移至此的群众提供着暖心的医疗服务。
小小的“健康驿站”却守护着转移来的镇罗营镇400多名村民的健康。
天刚蒙蒙亮,医疗点前已悄然排起一队安静的村民。社区医生杨丽给一位老人绑上血压计的袖带,弯着腰,眼睛盯着屏幕。“大妈,今早这数值有点低啊。”杨医生眉头微蹙,声音却沉稳温和。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她当即调整用药,把可能引起的并发症风险“拦在门外”。
医疗点前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杨医生是这里的“主心骨”,她身边总是围满了人。一位大爷紧张地撸起袖子,露出擦伤的手臂。“您别紧张。”杨医生一边轻柔地擦拭消毒,一边像照顾自家老人,“咱们轻轻擦药,不疼。” 发药时,她总不忘细细叮嘱:“这药得饭前吃,我帮您记在药盒上。”她拿起笔,在药盒上工整地写下“饭前”两个字,字迹清晰得如同她的心意。这一句句朴实到近乎琐碎的叮咛,在略显嘈杂的安置点里,是最抚慰人心的良方。
焦虑的情绪有时比身体的病痛更难纾解。一位村民愁眉不展,反复念叨着家里的鸡鸭和田地。年轻的护士挨着他坐下,自然而然地聊起:“大爷,您愁啥?这雨一停,水一退,咱立马就能回家,耽误不了几天,有政府在,一切都会好的!” 温暖的字眼,家常话里的期盼,让大爷露出了笑容。
最令人心安的,是那条看不见却无比高效的“生命通道”。一位村民突发头晕,脸色煞白。医护人员没有片刻犹豫,抓起医保卡就冲了出去,直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挂号、问诊到缴费、取药,全程代办,这是比任何承诺都更令人安心的回应。
中午,安置点渐渐安静下来。杨丽医生和同事们还在整理着上午的记录,核对捐赠药品的功效、分类登记,再根据村民症状精准分发。“这盒降压药给3区的张大爷,那箱感冒药分发给有咳嗽症状的乡亲。”无声的暖意,在悄悄传递。
暴雨无情,终将退去。当村民们重返家园,他们或许会想起安置点里每一个温暖的瞬间和那个小小的角落,想起那些轻声细语的叮嘱,想起那只在药盒上写下“饭前”的手,想起那句“一切都会好的”带来的希望。
人间最深的暖意,往往就藏在这方寸之间的守护里,一个指尖的轻触,一次目光的停留,便能丈量关怀的深浅,也会圈定无声的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