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全区首家“乡村振兴银龄驿站”在大华山镇揭牌。北京都市农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农业农村部都市农业学科群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有年;大华山镇党委书记刘彦涛;平谷区果品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喻永强及相关领导、专家参加活动。

活动中,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大华山镇宣传片《寻梦桃花源》,全面展示了大华山镇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丰硕成果。

刘彦涛书记代表镇党委、政府致欢迎辞,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北京都市农业研究院及退休科研工作者在驿站筹建过程中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随后,王有年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研究院将全力支持驿站的建设与运营,推动科研资源与乡村实践深度融合,助力大华山镇在大桃产业提质增效、乡村治理现代化、新质生产力技术赋能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王有年教授与刘彦涛书记共同揭牌

与会人员围绕区委书记唐海龙调研时关于乡村振兴指示精神展开深入研讨。研讨中指出,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是产业转型的关键所在,必须依靠品质提升和品牌效应实现增值增效。要充分发挥人才与科研平台优势,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在平谷农业领域的转化应用。当前大桃产业正处在突破发展的关键阶段,亟需以创新思路破解发展瓶颈,准确把握新时期发展特征,将品牌建设作为核心战略,通过科技培育、文化滋养与产业融合,系统打造具有“国宴品质”的高端桃品。同时,要注重大健康理念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发功能性桃产品,加强健康理念宣传,不断拓展产业价值的增长空间。

大华山镇党委书记刘彦涛指出:

一是要强化使命担当,勇当发展先锋。大华山镇作为平谷区大桃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必须坚决扛起产业振兴的重任,以“先行者”和“排头兵”的姿态,持续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为全区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作出新示范。

二是要聚焦“三农”强基,做大做强大桃产业。以“财综改”“产业强镇”“博士农场”等农业科技项目为抓手,积极引进和培育桃树优新品种,大力推广“大桃免套袋”等关键技术成果,为产业注入科技动能,强力推动大桃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三是要深化农文旅融合,持续擦亮区域品牌。 挖掘“桃元素”,充分利用好“桃源铭”大桃文化博物馆等资源,联动“桃花坞”“桃囍CAFE”等文旅新业态,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有效提升品牌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北京都市农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农业农村部都市农业学科群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有年指出:

一是要深化政产学研融合,构建协同体系。要继续深化“政产学研金服用”多元协同创新体系,不断探索构建政府推动、产业主导、人才支撑、科技引领、金融赋能、服务提升、应用牵引的紧密型机制。以大胸怀谋划发展蓝图,以大眼界统筹区域布局,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二是要聚焦都市现代农业,推动三产融合。要以品牌建设为核心,通过挖掘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品质、创新营销方式,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要注重大健康理念,培育新质生产力。要立足“大有机”发展理念,聚焦大桃果品“小而精、小而高、小而尖、小而特、小而美”的发展路径,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培育农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健康农业新高地。

“乡村振兴银龄驿站”的建立,标志着大华山镇在引进高端智力资源、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方面迈出坚实步伐。下一步,“乡村振兴银龄驿站”将作为汇聚退休专家智慧的重要平台,为大华山镇农业现代化发展与乡村治理能力提升提供持续智力支撑和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