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10月28日,黄松峪乡组织召开乡域环境整治与垃圾分类专项培训会。会议聚焦于提升保洁队伍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意识,为核心的环境治理环节注入强劲动力。

本次培训会明确了保洁员在农村环境治理体系中的关键定位——他们是守护环境卫生的“第一道防线”。会议向全体保洁员提出明确要求,一是提高站位,强化担当,深刻理解自身工作的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加强学习,熟练业务,争当合格的环境卫士和分类专家。三是履职尽责,安全为先,在恪尽职守的同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作业安全。

为实现这一目标,会议进一步强化了协同管理与责任链条:
▶以“盯桶”为核心,压实一线责任。保洁员需坚守桶站,对分类不清的居民进行耐心指导,真正做到“在岗尽职”,让每个垃圾桶都成为有效的宣传点和监督点。
▶以“管站”为支撑,明确管理职责。村干部是垃圾投放站点的直接管理责任人,必须对保洁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与支持,协调解决站点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形成“前端值守、后端管理”的联动机制。
▶以“拒收”为利剑,树立制度权威。重申“不分类必拒收、拒收必执法、不执法必问责” 的硬性原则。为保洁员的“桶前值守”工作提供最坚实的制度后盾,倒逼居民养成分类习惯,共同维护分类成果。

此次培训会的召开,标志着黄松峪乡环境治理工作正向更精细化、制度化的方向迈进。通过明确保洁员“盯桶”职责、强化村干部“管站”责任、坚守“拒收”底线,共同织就了一张从源头到末端的全链条管理网络,为打造整洁、优美、和谐的美丽乡村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