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运河工程奠定了通州商旅重镇的称号,见证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蓬勃发展;一座古老石桥历经百年坎坷,与副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共存共荣;一项非遗技艺展现了通州八景的历史风貌,让传统民俗在新时代焕发新的耀眼光芒......在北苑街道金文化活动中心,一段段演绎通州文明的历史故事通过一位位宣讲团成员的讲述,正向观众徐徐展开。

4月17日下午,北苑街道“文明北苑人家园守望者”项目组链接宣讲资源,邀请10名通州故事宣讲团成员走进北苑街道,开展“讲述魅力通州故事”主题宣讲文明实践活动,将通州千年历史文明与本土特色文化巧妙融合,让更多辖区居民感受通州历史文化魅力,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激发为家乡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助力“书香北苑”建设发展。

此次宣讲活动由通州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办,北苑街道办事处、通州运河朗读者阅读会、通州运河朗诵艺术团承办。区关工委副主任王立生、李银环,北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马伟哲,区关工委宣传委员、通州运河朗诵艺术团团长张文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简牍书法艺术院院长孙敦秀,著名朗诵表演艺术家任亚明等出席活动。

书籍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春风拂面,暖意融融。现场,马伟哲作开场讲话,向参加活动的各位领导、嘉宾及辖区“五老”志愿者们表示热烈欢迎,对通州故事宣讲团的认真筹备与大力支持表示诚挚感谢。

宣讲中,北京金牌阅读推广人、北苑街道关工委专职副主任周凤杰带来了《北京通州高力庄的昨天与今天》,在大唐的烽火中诞生、在漕运码头的繁衍中繁荣的张家湾,如今随着新时代变迁,悄然蜕变成了国际环球影城的主阵地,焕发出新活力。

张湾村民族小学二年级学生梁伊诺讲述《你知道大运河是怎么来的吗》,1400年前曾让百姓民不聊生的运河工程,成为了南北交流的重要枢纽,如今更是见证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腾飞。

退休工人金淑清带来的《餐饮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小楼鲶鱼》描绘了承载着无数人回忆的“通州三宝”饮食文化,小楼饭店的发展历史及鲶鱼的独特工艺清真饮食文化深深烙印进万千通州人的记忆之中。

中国传媒大学学生田兆森演绎《长桥映月背后的故事》,通州的八里桥不仅有通州八景中的长桥映月,还发生过近代史上最悲壮的一次战役。这座古老的石桥历经坎坷,与副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共存共荣。

从著名朗诵艺术家任亚明的《运河新曲》,到官园小学学生白昕的《半寸猢狲百态人生》;从报社编辑陈宏霞的《曹雪芹、花枝巷和红楼梦》,到央媒编辑珺山的《通州有一位不畏强权的李三才》;从通州区关工委宣传委员张文娟的《运河情歌》,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孙敦秀的《简牍书法与大运河文化探究》,来自各行各业的通州故事讲述人声情并茂、娓娓道来,用深情的艺术演绎和质朴的人生情感,讲述了副中心跨越千年的历史故事,带领现场党员干部、“五老”志愿者们一同领略家乡魅力、感受古今风采。

最后,李银环对宣讲团成员的精彩演绎表示深深的感谢,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表示:

作为一个通州人,聆听宣讲员讲述通州故事,让我对通州的过去感到自豪、对通州的未来充满希望。‘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的诸多学者都曾无数次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希望广大市民群众能拿起书本,在读书中领略书籍给予我们的精神力量和生活乐趣,在全区大力营造起“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全民阅读氛围,凝聚起建设好北京城市副中心‘千年之城’的奋进伟力。

此次通州故事宣讲团“讲述魅力通州故事”系列活动,是在“11311”工作体系的具体实践中,对辖区高质量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通过讲好更生动的副中心故事,营造“近悦远来、心向往之”的良好氛围。

接下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统筹下,在区关工委的指导、支持下,北街道将持续深化“书香机关”品牌建设,牢固树立保护文化遗产也是政绩的科学观念,扎实推进运河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通过“阅读+”“文化+”多元融合,以北苑智慧和力量讲好家乡故事、传承好家乡文化,更好地推进全民阅读工程在通州落地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