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物园乘船可直达颐和园;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海棠花盛放,在水面形成流动的海棠花溪;清河左岸G6高速至黑泉路段花卉竞相开放……四月的北京芳菲遍地,各大河湖滨水绿地也成为各色花海的“主场”,呈现出一片“春水满京城”的盛景。近年来,北京水务部门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河湖还清,同时推进滨水空间的开放共享,越来越多的河湖成为“网红打卡地”。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城市河湖滨水慢行系统规划》实施以来,截至今年,从“京密引水渠团城湖南闸”到“南护城河东便门”总长度28.5公里的“西南二环水系滨水空间开放提升工程”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并对市民开放。这是北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满足群众亲水乐水需求的生动缩影。

随着北京滨水空间建设的深入推进,市民的慢行意愿随之增强,带动了绿色出行比例逐年攀升。不仅如此,河湖周边亲水游也越来越受到市民和来京游客的青睐。以去年五一假期为例,2023年4月29日至5月3日,北京的河湖热点区域共有515万余市民游河,“亲水”“玩儿水”成为更多市民假期出游的热门选择。

事实表明,北京加强滨水空间建设,让城市有颜值更有品质,既方便了市民出行,有助于丰富市民文体生活,缓解城市拥堵,还可以带动城市旅游经济发展,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可谓好处多多。

城市发展永无止境,滨水空间仍需继续用心用情塑造。日前,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市长殷勇共同签发2024年第1号总河长令,明确将4项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任务纳入主要任务之中,其中一项是“实施北护城河滨水步道连通工程,打通东直门北桥等8处滨水步道断点”。这昭示着北京正加快滨水空间建设步伐,努力实现从“有”到“优”的转型升级。

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各相关部门要坚持以河长制工作为抓手,压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履职尽责。同时,建立健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如期打通“断点”,创造性地推进滨水空间建设。

城市的核心是人,塑造滨水空间是为了让人的生活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因此,在推进滨水步道建设的同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完善配套基础功能。比如,在滨水步道两侧增植绿化带,增设休息座椅、公厕,加装路标及夜间照明设施等,尽心尽力为市民提供舒适的滨水空间。又如,配齐配全救生绳、救生圈、防溺水警示牌等设施,未雨绸缪,筑牢防溺水安全“防护网”。

塑造滨水空间,既要建好更要管好,着力提升治理能力和管养水平。一方面,应制定完善滨水空间管理规定,建立健全滨水空间设施养护、管理、监管制度,提高服务水平,确保市民安全文明游河。另一方面,积极拥抱现代科技,建好用好信息化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提升风险隐患预警、分析、研判能力,变经验治理为数据治理,变被动响应为主动预见,实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眼下,五一假期即将来临,接着又会迎来夏季亲水游高峰期,维护滨水空间的安全与秩序,面临着严峻考验。为此,要组织力量开展“回头看”,全面查找、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强化安保力量投入,加大日常巡查力度。此外,还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志愿者、热心市民在爱水护水方面积极作用,合力推动滨水空间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各相关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通过建管并举、软硬齐抓,用心用情塑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水空间,必将进一步增进人与城市和谐共处的关系,让首都城市发展更有温度,让市民生活更有品质。

文/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