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星
哪里有诉求,哪里就有服务。以民生诉求为“针眼”,以服务意识为“主线”,“串起”种种共治力量,引导各方有点子出点子、有技术出技术,有难题商量着办,需协同联合着办,很多问题解决起来就能事半功倍,大城之治就有了最广泛的支撑。
如何快速查询核酸采样点位、了解服务时间及排队情况,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近日,首都媒体联合相关企业在此前推出“核酸地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增添了繁忙度查询等功能,方便市民更合理地安排时间,获得不少点赞。
常态化防控大背景下,核酸阴性结果是进入公共场所的“刚需”,相关检测也成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是否高效便捷是主要关注点。比如,采样点位是否近便,排队时间是否过长,下班之后能否赶上,检测结果上传及不及时等等,很多细节都直接影响到大家的切身感受。而从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不断更新,到检测速度“加急”、采样点位“扩容”,再到如今“核酸地图”等一目了然,相关工作一步步优化升级,莫不是围绕“做好服务,降低不便感、提高参与度”展开,这也是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的题中应有之义。
哪里有诉求,哪里就有服务。“急难愁盼”有没有获得关注,槽点痛点有没有及时改进,照见的是服务型政府的成色。“健康码”“核酸地图”等各种抗疫“神器”背后,固然有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时兴技术,但更重要的,还是蕴于其中的服务意识。疫情防控对所有城市都是大考,如果说我们的组织动员、应对处置、民生保供、信息发布等能力都已被证明相当“硬核”,那么持续提升防控基本功,仍需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尤其是处理细节的能力,把管理、引导和服务很好地结合起来。事实说明,越有服务意识,工作推进就越顺畅。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跃升,主人翁意识随之不断强化,政策的支持度、治理的参与度自然水涨船高。
升级为民服务理念,不仅蕴含着从“被动”到“主动”的服务姿态之变,更是对治理能力的考验。如今,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千家万户诉求多元,摸准社情民意并非易事。此外,很多时候,问题一箩筐,又分散在各时各处,现有治理资源很难覆盖,应急状态下更可能力有不逮。而破题关键,就在于能否充分调动更多共治力量。要看到,在公共事务领域,政府是主导力量,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乃至广大市民都是广泛的治理主体。各方共同参与、积极合作,通过由上至下、由下至上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过程,就可能最大程度地增进公共利益。在这方面,“核酸地图”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政府部门及时公开核酸点位布局、服务时间等权威信息,在此基础上,企业发挥技术所长,媒体利用渠道所长,优势互补、形成合力,释放出了治理“巧劲”。
更大视角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相应地也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内容、类型及途径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意味着,政府要通过公共政策的有效引导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同时调动和规范市场力量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从疫情防控到教育、卫健、养老等领域,市场力量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启示我们,“服务型政府”并非政府包打天下,以民生诉求为“针眼”,以服务意识为“主线”,“串起”种种共治力量,引导各方有点子出点子、有技术出技术,有难题商量着办,需协同联合着办,很多问题解决起来就能事半功倍,大城之治就有了最广泛的支撑。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优化城市治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站准为民视角,强化服务理念,整合各方资源,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步伐才会更加坚实。
原文链接:
(责任编辑:常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