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的“网红”小龙河发生了一起溺水事件,一名中年男子在夜游时不幸溺亡。据北京晚报报道,北京城区多处天然河湖被网友追捧为“户外玩水胜地”,但在亲水活动中无视安全的市民不在少数。有的在非亲水区域游泳,小龙河的中水水质就不适合游泳;有的上演“危险动作”,拿铁架子、木板、椅子等工具搭个简易“跳台”就敢跳水;还有的不知闪躲,看到游船经过,玩桨板者在河道中“岿然不动”。
7月13日,丰台区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的小龙河河道临时封闭。
正值酷暑,游泳、划桨板等亲水活动是消暑纳凉的好方式。很多大爷大妈闲来无事,到亲水区域游个泳跳个水,好不惬意。暑假来临,很多家长也愿意让孩子在露天环境里,跟大自然亲密接触,锻炼锻炼身体。特别是,近些年,北京的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一些曾经市民不愿接近的“臭水沟”,摇身一变成了清澈的水道,增添了亲水的吸引力,北京城区多处天然河湖被网友追捧为“户外玩水胜地”。
市民的亲水热情、运动热情应当呵护,若是带着“救生圈”,穿好“防护衣”,文明亲水无可厚非。但部分市民一去撒欢,就把安全意识丢到了岸上。据报道,在小龙河溺水事件中,有人称,溺水者骑电动车来的公园,后座放了一个西瓜,可西瓜还在,人没了。一个宝贵的生命,因为夜游转瞬间消失,一个家庭就此再难团圆,多么令人痛心。
但类似的事件,近期已在全国多地发生,有的溺亡者还是十几岁的孩子。可就算一个个惨痛的案例就在眼前,还是挡不住一些人的冲动。有的市民觉得游了几十年,早就是游泳好手,处处小心太矫情。有的则是被戏水的热情冲昏了头脑,看不到安全隐患,听不进好言相劝。据报道,小龙河发生溺水事故后临时封闭,仍有人不听阻拦下河,还反怼“就算是粪汤儿我也愿意游”。
或是心怀侥幸,或是不以为意,安全意识不在线,每一次游泳都是伴着危险前行,每一次跳水都是带着风险下落。据报道,如果姿势不科学,跳水可能被河面拍伤,如果河水较浅,硬化的河底及河底的碎石、玻璃等杂物可能撞伤、划伤头部。距离大型游船太近容易发生碰撞,导致桨板倾覆,大型游船附近还会产生涡流,可能将桨板卷向船底。此外,游野泳一旦被水草缠住腿很容易导致溺水。更不要说,晚上水况更复杂,光线也差,夜游风险系数陡增,出了意外很难被发现,救援难度也更大。
天然河湖不仅不可亲反而可怕,莫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一时的亲水快乐。不管是城管人员的劝阻、还是河道管理部门“注意安全”的警示,从来不是无视市民的亲水热情,都只是想让市民离危险远一点,离安全近一点。市民也应理解管理部门的良苦用心。亲水未必要在天然河湖区域,就算在户外,也得对风险有明确预判。尤其青少年群体是夏季溺水事故的高危人群,家长务必牵紧“安全绳”,提升孩子的安全防护意识。
北京已经进入汛期,防范溺水更为重要。亲水先亲近安全,溺亡的悲剧才不会重演。